系列专题:《高效能人是怎样炼成的:认真胜于能力》
熟悉柴油机制造业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说法:上个世纪中国制造的柴油机,噪音在很远的地方都听得见,柴油机周围数平方米内都是油迹;而德国人生产的柴油机则可以放在办公室的地毯上工作,却丝毫不会影响隔壁房间的人办公。 于是,上海长?柴油机厂在1984年聘请退休的德国机械专家乔治任厂长。 乔治上任后开的第一个会议,上海市有关部门领导也列席参加了。没有任何客套,乔治一发言便直奔主题:"如果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那么,清洁度就是气缸的质量及寿命的关键。"说着,他当着有关方面领导的面,从摆放在会议桌上的气缸里抓出一大把铁砂,脸色铁青地说:"这个气缸是我在开会前到生产车间随机抽检的样品。请大家看看,我都从它里面抓出来些什么?在我们德国,气缸杂质不能高于50毫克。而我所了解的数据是,贵厂生产的气缸平均杂质竟然在5000毫克左右。试想,能够随手抓得出一把铁砂的气缸,怎么可能杂质不超标?我认为这决不是工艺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心问题,是工作极不认真的结果。"一番话,把坐在会议室里的有关管理人员说得坐立不安,尴尬之极。 两年后,乔治因种种原因卸职时,长?柴油机厂生产的气缸杂质已经下降到平均一百毫克左右。后来,乔治有几次来中国,每次都要到长?柴油机厂。在厂里,他有时拿着磁头检查,发现气缸里有未清除干净的铁粉时,会忘了自己已经不是厂长,仍然生气地向周围陪同的人大声咆哮:"你们怎么能这么不认真!"

由此可以看出,德国人办事是绝对认真的,钉是钉?是?,一切讲规矩。日尔曼民族的认真严谨一向是举世闻名的,这种认真劲头,也直接造就了德国先进的工业体系。所以,德国的奔驰、宝马、劳斯莱斯、奥迪等一溜烟开进中国,我们在啧啧赞叹之余,是否会有更深的触动呢? 如果有人反对认真,他肯定会把认真和呆板、严谨、缺少灵活性联系在一起。然而,认真绝不是呆板。认真,是对原则的忠诚与坚持。如果一个人不能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坚持到底,他还能干成什么呢? 著名的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曾经是某大学二年级历史系的学生。由于家中并不富裕,他求学的学费全部来自于学校的奖学金。在大二升大三那年,他向学校提出申请,想要转到考古人类学系。不过,由于考古人类学系才创系两年,他即使转系成功,顶多也只能从大二读起。偏偏学校规定,留级者不得享受奖学金。 假如你是李亦园,你会怎么做?是为了拿到奖学金继续读原来的历史系?还是转系不拿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