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的经济学 mobi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第3章 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王二卖粮和住
王二是个开粮店的,方圆几里的人都到王二的粮店买粮。 有一年发洪水,道路被大水阻断。周围百十户,千把人,只有王二的粮店里有粮。粮食不够这么多人吃是肯定的,但如果比较平均地分配,也不至于饿死人。王二没怎么想这件事,还是开门做他的生意。因为人多粮少,粮价一下就上去了。这个时候粮食就是命,老百姓再贵也咬牙买了。只是粮价贵得实在太离谱,所以没有谁家舍得多买。事情的结果是,最后基本上每家都买到了一点口粮。洪水过去之后,村里没有饿死人,而王二发了一笔横财。王二从此成了村里的“公敌”,周围的人对他这样的做法非常愤慨,都骂他是奸商,乘人之危,发不义之财。王二有点委屈,觉得如果不是自己店里的那点粮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他是发了一笔财,但是他的粮食也救了人命。不过,村里人的怒气还是让王二决定,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坚决不能提价。 说来也怪,王二住的地方很快就遇到了3年里的第二次百年一遇的洪水,道路又被冲断,几年前的事情又重新上演。这一次王二学乖了,大清早一开门,就把“绝不涨价”的牌子挂在了粮店门口。让王二出乎意料的是,因为发水,谁家都想买粮放着。因为粮价没有涨,结果开门还没一会儿,店里的粮食就被人买光了。后来,村里很快就出现了有的人家粮食充裕,有的人家却断了炊。一些断炊的人家最后只能出高价从有粮的人家买一些粮食。但到后来粮食还是不够,因为那些有粮的人家不愿意饿肚子,吃掉了太多。洪水过去,村里饿死了一些人,也有一些人家发了一笔小财。王二则又一次成了一部分人的敌人。那些人觉得王二之前好歹也就赚点黑心钱,但这一次偏偏把粮食只卖给一部分人。本来粮食平均分配是能不死人的,但就是因为王二的做法,村里死了人,王二要担责任。这一次,王二更委屈了。他没有发黑心财,粮食不涨价是接受了上次的教训才这么做的,可到头来还是里外不是人。不过他下定决心,如果还有下一次,他不仅坚决不涨价,而且要限量供应。 可不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变成了5年三遇。王二住的地方也第三次被大水围困,前两次遇到洪水而缺粮的情形又一次出现。这一次,王二吸取了教训,打出了“绝不涨价!每户成人每人限购3斤,小孩每人限购1斤”的牌子。不过,很快王二就遇到了新的问题:他怎么能保证买粮的人不撒谎?他怎么又能保证一家人不轮流派人来买粮?最后他只能请求政府来帮忙。政府能做的就是挨家挨户地敲门,按着人头给每家发“粮票”,这些人最后再凭票到王二这里买粮。虽然政府中间也出了不少差错,有的人家因为政府里面有熟人也多弄了几张票,不过最后村里基本上每家都有了能够保命的粮食。洪水退去,这一次又没有饿死人。 王二在3次洪水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就是如何把一种稀缺的资源——粮食,分配给周围的人。不管他怎么做,粮食是稀缺的这件事情都无法改变。如果我们同意中国城市里的住房也属于一种(短期)相对稀缺的资源,那中国的住房分配也面临着王二卖粮一样的问题。 完全靠市场方式来进行分配,也就是谁有钱谁就有房子住,其实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也其实是一种相对“公正”的做法,就像王二第一次遇到洪水时那样。虽然中国原本就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参见第一章的《富人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和强劲的投资性购房需求(参见本章的《王二买地和投资性购房的无奈》)会导致住房分配的高度不均,但这种住房分配不均只是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的一种体现,用市场方式分配住房本身并没有增加新的不均。 如果我们缓解了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住房分配的问题也会得到相应的缓解。不过,这样做也存在缺陷,就是拥有土地和房产的人,最后会在整个过程中“发不义之财”(参见本章的《佃户和房奴的“一个梦”》)。在中国,有土地和房产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和开发商。完全靠市场来分配住房,老百姓即使有了房子,也还是会有很大怨言,因为买房的过程就是向政府和开发商转移财富的过程。 另一个选择当然就是完全靠政府来进行分配,限价限量,就像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凭票供应,也就是王二第三次遇到洪水时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费时耗力,但保证住房的相对平均分配还是可以实现的。当然,在政府介入之前,有一些问题是必须回答的,比如说:政府能不能做到公正透明?如果政府不公正透明,只会用一种分配不均代替另一种分配不均。政府能不能够取代市场提供足够的住房?如果不能,那政府介入只会加大住房的稀缺性,从而带来更大的问题。还有就是政府介入是不是用一部分民意压迫了另一部分民意?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相对平均的分配,一些人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另一些人则会受损,因此政府介入之前必须有充分的广泛参与的酝酿过程。政府介入应该是一个社会选择,而不是一个政府选择。
但也许最需要避免的,就是假装市场规律不存在。因为很多人抱怨房价高,政策的重点就变成打压房价,以房价是否变低作为政策是否成功的衡量。可是,仅仅是房价走低,并不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房价低对买房自住的人是好消息,对买房投资的人更是好消息;对穷人是好消息,对富人也是好消息。就像王二在第二次遇到洪水时,降粮价反而导致了粮食分配的严重不均,出现了严重的后果一样,压低房价本身并不能解决住房的分配问题,甚至可能加剧住房分配的不均。 最终,王二面对的最致命的问题还是粮食不够。中国的房价问题背后,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供给的问题,毕竟一年还是要有上千万人从农村进入城市,毕竟城里的居民还想住更大更好的房子,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城里人其实原来也有地方住,但还是有那么多城里人要买房。因此,不管我们最后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分配住房,持续地增加住房的供给是无论如何不可以放松的。
更多阅读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新鞋子旧鞋子,教会孩子些什么? 给孩子买智能学堂好吗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新鞋子 旧鞋子,教会孩子些什么? 儿童情景喜剧《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之第5集〈新鞋子,旧鞋子〉,讲述的是布仔爸爸从上海永安百货公司买回一双新皮鞋给儿子布仔,从而在学堂里引发了一连
王二的经济学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第3章 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王二家的空房
王二有3个儿子,一大家子都住在一个屋檐下,很是热闹,也很受村里人羡慕。转眼,儿子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也都有了对象。老大准备明年结婚,老二老三选了后年。要结婚就得有房,王二决定一家人这就忙起来,今年先把老大结婚的房盖了,明年再盖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txt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第3章 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保证不涨的菜
王二是个小区里卖菜的。他每天早上从批发市场进货,然后拉到小区里面卖。虽然卖得比大菜市场贵点,但小区里的人图方便,王二的生意一直不错。有一段时间,菜价涨得厉害,王二卖菜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小区里的人不免开始抱怨。有些人更激动
王二的经济学 mobi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第3章 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佃户和房奴的
有个人叫王二,生活在500年前。王二出生在一个穷人家庭,有一身力气,但是家里穷,半亩地也没有。500年前那会儿,世界也很简单,大家都种地。王二的父亲种地,王二父亲的父亲也种地。家里祖祖辈辈,因为没地,只能找村里的地主黄世仁租地种。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心得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第2章 该不该对月饼征税 王二买饭票,
王二加入了一个新公司,跑到公司的食堂去买饭票。卖饭票的人说,公司的饭票是这么卖的:面值再加上10%的手续费。换句话说,100元的饭票,你得缴110元。不过,手续费可以用两种方式支付。一种方式是在买的时候支付,这样拿到手的饭票上面就会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