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3)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3.中国人口众多,低工资、低福利是很自然的事;

 第11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3)
  4.即使我想竞优,但周围环境和对手在竞底,我无法独善其身,也不得不竞底;

  ……

  竞底者对下属进行激励时,常常爱说"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不过他们从来只喜欢将这句话用在别人头上,而不针对自己。在这里我们借用他们这个观点,来看以上理由,实际上也大多是一些"借口"而已。

  随波逐流的人不想逆流而上,总是会为自己想出辩解的理由。同样,如果一个人想竞底,总能钻法律的漏洞,"创新"一些千奇百怪的竞底方法,如三鹿、蒙牛在奶粉中掺毒;史玉柱的脑白金送礼广告;任正非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等。

  我们在后面将论述,人们采用竞底战略,关键是观念的问题,是出于自身的选择,而并非完全出于无奈。

  案例:竞底的中国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误读

  美国教授德鲁克被尊为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他的理论在中国管理学界是显学,有相当多的管理者,把他的大名挂在嘴边。

  正如中国人难得没听说过"以人为本",几乎没有管理者不知道德鲁克首倡的"目标管理",但中国人向来马马虎虎,他们提的"以人为本",并非真的以人为本;他们知道的"目标管理",也并非德鲁克提的目标管理。

  德鲁克提出应该确立目标,并可用来考核绩效的八个方面:

  1.市场地位,这是中国人相当重视的显性指标。

  2.创新,这是中国人不重视的隐性指标,"聪明"的中国人自豪地认为: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3.劳动生产率,这是中国人极重视的显性指标。

  4.物质与金融资源,这是中国人相当重视的显性指标,因为中国人重视规模,大的就是好的。

  5.赢利能力,这是中国人极重视的显性指标。

  6.管理者绩效与发展,这是中国竞底者最不愿意面对的指标。任正非对"CDMA"看走了眼,他不从华为的决策机制和自己的能力、眼光、性格去反省,而是简单地为自己辩解道:谁也不能把把都看准的。因此中国人才会有"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的局面,当然,任正非目前远不是"无能"之将。

  7.员工的绩效与态度,这是中国竞底者最重视的显性指标,如销售目标、业绩考核、季度考评。中国式的"目标管理"基本上完全简化成了这类数字或打分,然后制订出"××时间完不成任务降工资、炒人"、"末位强制淘汰"之类的竞底政策。

  8.公共责任,这是中国竞底者想尽量回避的指标。他们认为这是一项净成本,越低越好,而那些表面上乐于承担公共责任的竞底者,内心只是把它当做另类的广告业务来处理:承担了某些公共责任,能带来多大的名声?

  通过这样的误读,中国人就将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变成了超级有效的竞底工具,尤其是因为这种竞底工具来自"大师中的大师",因此特别能让下层员工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竞优依赖于长期可持续的资源,它的目标是提升人的价值,而它所用的手段,也必须能提高人的价值。

  股神巴菲特说:"永远不要从事那些目前使人痛苦,但从现在起10年后可能会大有改善的事业。如果你今天不欣赏你所从事的事业,可能10年后你仍不会欣赏它。"

  竞底者常常号召为了将来的幸福必须牺牲眼前的幸福,同样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也必须使用暂时打压人的价值的手段,但实际上靠这种方式,幸福永远遥不可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07113.html

更多阅读

第11节:女强人不爱男超人

系列专题:《恋爱哲学:让步,才会更进步》  女强人不爱男超人  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两个人,  看起来似乎相得益彰,仿佛非常适配,  但是,这么优秀的组合,  在爱情上就一定是好事吗?  这可不是无厘头的冷

第11节:诡异迷局与豪情赌局(11)

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但是伯南克那一代经济学者却不是。比如伯南克自己,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期间,最主要研究兴趣就是美国的过去,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并从中吸取理论营养,终有建树,成为上届总统小布什

第11节:一、揭开外企的底儿(6)

系列专题:《备受追捧的求职必杀技:王大哥的求职经》  ④?学历和学校背景  除了行政类的低级职位,如行政助理、市场部助理、前台等可以适当降低到大学专科,外企对大部分职位要求在本科学历以上。在技术类的如生产部门、研发部门的职

第20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12)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案例: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竞底实质  中国人并不擅长系统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很少形成较有影响的理论。台湾学者曾仕强总结出一套"中国式管理",名噪一时,他说这种管理有三个核心,在此一一剖析如下: 

第19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11)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一是敏锐的嗅觉;  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三是群体性格。  任正非手下的研发大将李一男,曾凭着敏锐的嗅觉离开华为,创办了港湾公司,并成为华为的强大竞争对手,但华为显然不喜欢中国通

声明:《第11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3)》为网友奢侈的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