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体系规范 《准时化生产体系与实践》 第3章 技术支撑体系 3.4 准时化生



  精益思想丛书

准时化生产体系与实践

魏大鹏 李晓宇 编著

序 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40万亿元,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总体质量和水平还不是很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生态环境的耗损与人力成本的廉价。理论和实践均已表明,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转变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异常艰巨,既要靠科技创新,更要靠管理创新,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就是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创新生产管理。只有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才能最终形成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管理方法依然很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许多企业投巨资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管理方法的落后,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效率与效益也大打折扣。

 诞生于日本丰田公司的"准时化生产方式"无疑是帮助我国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创新生产管理的重要工具。研究表明,准时化生产绝不仅是一种工业生产方式,它更是一种体现哲学智慧的管理思想,是一种以"精准"为手段、进而达到"杜绝浪费"目的的管理理念。准时化生产的实质就是将"精准"和"杜绝浪费"贯穿于生产与物流各个环节。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只有真正做到"精准"和"杜绝浪费",并老老实实地坚持"精准"和"杜绝浪费",才能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996年笔者出版了《丰田生产方式研究》一书,并于2002年进行了再版。该书系统地分析研究了日本丰田公司的准时化生产体系,介绍了我们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准时化生产的情况。实践证明,准时化生产不仅仅对我们是一种启发,而且它完全适用于我国。它不但适用于我国的制造型企业,而且适用于我国的医疗、教育、金融、销售等服务性行业。然而,我们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企业学习研究丰田,但是真正达到丰田公司管理水准的企业如凤毛麟角。我们之所以没能够积极有效地推广实施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我们对准时化生产的理解程度不够,二是企业对市场竞争威胁的感受程度不够,三是我们对转变发展方式重大意义的认识程度不够。综观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企业管理、提高竞争能力,无疑已成为国家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为了协助我国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创新生产管理,我们愿意扩展本书内容并出版第三版。本书虽然以旧著《丰田生产方式研究》为基础,但我们完全是以写一部新著的心态来修改完善本书的。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企业生产现场实践中探寻准时化生产方式的真谛,不断深化我们对准时化生产体系的理解,同时深思符合中国实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方式及生产管理方法。我们不但增加了许多新的案例,同时也在整体上进行了新的思考。

 在修订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企事业同人的帮助。我们特别要感谢天津百利机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张文利先生、史琪先生及其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感谢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杜红老师及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崔波老师对本书的校对和对部分内容进行的修正;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袁璐和王振杰、刘斌三位老师的辛勤工作。

 回首过去,本书第一次出版已是15年前。15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加确信准时化生产是企业有效创造价值的工具,是面临挑战的我国企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版倾注了我们及同人的很大心力,期望能够为我国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

 魏大鹏

 模板支撑体系规范 《准时化生产体系与实践》 第3章 技术支撑体系 3.4 准时化生
第2版序

1996年8月,《丰田生产方式研究》一书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6年来,本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认可。1998年该书荣获"中国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9年该书又荣获了"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年来,我不仅把该书用于教学之中,而且带着这本书走访了我国的许多知名大企业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宣传介绍丰田公司的"准时化"生产方式,并尝试在一些企业的生产现场推广采用之。

6年来,在与企业的实际接触中,我深深感受到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巨大差距和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对现代管理知识与技术的渴望。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用现代管理技术提升我国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巨大潜力。

6年来,我在企业中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在我们的工厂里有效实施准时化生产",带着这个问题,我一直思考着、研究着、探索着。特别是在企业的生产现场,我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了许多有关的讨论,并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做了些初见成效的实施工作。

在研究和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准时化"生产方式不仅仅对我们是一种启发,而且它完全适用于我国;它不但适用于我国的企业,而且适用于我们的医院、学校、银行、商场等服务性机构。长期以来,我们之所以没能积极有效地推广实施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对"准时化"生产方式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够,二是我们的企业对市场竞争威胁的感受程度不够。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大野耐一先生曾经说过,"只要公司还有一点利润,也不会采用丰田生产方式"。我认为,实施丰田的"准时化"生产,绝不是对现有生产体系的修修补补、敲敲打打,而是一场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及生产经营全过程在内的整体性、系统性、革命性的变革和创新。这种变革和创新是艰难的、痛苦的、有风险的。

现在,我国已加入WTO,这无疑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残酷的竞争。我国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尽快地把我们的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迅速提升我国企业产品在质量、成本、服务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而所有这一切单靠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大力加强企业的管理创新,特别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创新。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的确,先进的产业技术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战胜对手、占领市场的利剑。然而,先进的产业技术必须体现在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产品上,而企业产品来自企业的生产系统,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都必须由生产现场、制造过程和具有良好技能的一线生产工人来保证。我认为,这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最根本源泉。

有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日本企业投资战略的一个重点就是在生产系统内培育和发展工程技能与生产作业技能。事实表明,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战胜英国企业,正是由于自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开始注重培育工程技能,并将工程技能与新技术紧密结合于生产现场。20世纪4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之所以又成功地向美国企业发起挑战,也是由于制造系统的创新与生产现场作业技能的不断完善。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企业经理和管理学者一度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和公司战略等方面,而忽视了制造战略和加工技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惨败,日本、德国的高质量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以及拉美国家的廉价产品夺走了相当大一部分原属于美国的国际市场和部分美国国内市场。自80年代起,由于受到日本产业成功的刺激,并通过对生产性问题的透彻分析,美国企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开始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评价制造系统与生产现场的作用。有学者分析,美国在高速增长的技术市场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自己的技术优势用到制造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批学者曾集体撰文《夺回生产优势—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及对策》,反思了制造技术与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依存关系,强调了制造技术的重要性。克林顿政府曾提出"为了美国利益发展制造技术"的口号,从此美国加强了对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实施了一系列振兴制造业的计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使制造业伴随着信息产业稳步上升。同时,生产与运作和制造问题(如质量、生产率、灵活性、生产周期等)开始成为美国企业战略管理和国家竞争力的一个中心议题。结果在20世纪90年代, 美国又重新夺回了竞争优势。

日本和美国的经验与教训表明,一个没有强大制造能力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国要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这不仅需要先进的制造技术,同时更需要先进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技术和生产现场管理技能。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把精力集中到了如何筹集资金上,似乎只要把企业包装上市,发行股票,企业就搞活了,我认为,资金对企业发展来说是必要的,但不充分,有钱并不等于有实力,也不等于有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解决获利能力问题,筹集来的资金只能形成债务和包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些发展得很好,有些发展得并不好,有些已经倒闭。应该说这些企业不存在经营机制问题和所有制障碍,但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呢?是管理不善(包括生产管理不善)使然。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国外产品的强有力冲击,许多有远见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已经把目光聚焦在制造系统和生产管理创新上,生产与运作管理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事实表明,我国企业要想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优势,就必须补上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这一课,必须在制造系统创新上下苦工夫。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企业一定会以强大的实力和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舞台上。

正是带着这种欣慰和期盼,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帮助下,我对《丰田生产方式研究》一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不久它将再次出版。新版书中主要增加了附录,介绍了我们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准时化"生产方式的情况。我衷心希望本书能够为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生产系统的改善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发挥积极的作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将感到无比荣幸。

我衷心感谢强志源、霍宏和金高云三位同事,感谢他们在企业实际推广丰田生产方式的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为本书附录所提供的资料。我还要感谢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张虹霞女士,感谢她为本书再版所提供的热心帮助。

最后,我对广大读者6年来给予《丰田生产方式研究》一书的关注和对我本人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愿与大家一道,为我国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而共同努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069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模板支撑体系规范 《准时化生产体系与实践》 第3章 技术支撑体系 3.4 准时化生》为网友淡忘那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