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杜拉拉经典全记录:我们的杜拉拉》
◎我不愿打扰读者的想象 你的作品写了职场,写了年轻人的爱情,特别贴近当下的读者。尤其是写出了职场的细节,太真实了,而且很有趣。这些细节从何而来?有多少是你自己亲身经历? 李可:小说是虚拟的。如果读者觉得书写得真实,不是胡说八道生编硬造,那说明书在概括性和经典性方面做得还行。 "有人说杜拉拉的作者是一个写作班子,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就你真刀真枪一个人?有人帮你一起策划吗? 李可:王总经常鼓励我,我在杜1的前言里谢过他的。责任编辑小蔡很耐心也很辛苦,以后我也要在前言里谢谢她。 写长篇是个体力活,也是孤独者的事业。没点信念和理想,很难坚持到胜利。 你曾经说,在写作前,到书市上扫描了一圈职场小说后,觉得自己很有把握。究竟是哪些书,让你有了如此自信?你觉得之前的职场书,究竟败在哪些环节? 李可:市场上的职场书各有所长。 好比跑步吧,长跑,我常常能赢过其他人,短跑,我则多半傻眼。于是校运会,我一直都报长跑项目,基本都能进入女子组前六名,偶然还拿过第三。
![第2节:我不愿打扰读者的想象(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94338086794.jpeg)
小说选题的时候,我就是按校运会报名的思路来选择切入点的。 别的职场书,应该由市场以及时间来评价,我不能因为偶然红了本杜拉拉就胡说八道起来,那会让喜欢杜拉拉的人扫兴,呵呵。 杜拉拉火了,目前已经出到杜拉拉2,有人反映,没有1那么好看了。你自己怎么认为?还有,你的写书计划是什么,准备写到几就打住了,是写到卖不动为止吗? 李可:杜拉拉2的知识性比起杜拉拉1确实颇深了一些。 传递信息要分阶段,一下给予太多,难度偏大,会使接受者的兴趣受点挫折--这个我是很能理解的,我在杜拉拉2中也传递了这个观点。 但是,我不希望把杜拉拉系列拉得很长,所以知识性的东西在杜拉拉2中就比较集中一些。这样的设置,对作者不见得讨巧,对读者反倒是合算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我属于绝对不愿意凑数的人,要做就做好,至少自己要认为是好。不论你怎么写,一定有人叫好有人叫骂,假如人人说你好,你不是作者而是妖怪了。我觉得关键是要有自成体系的观点。好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过两年,我们可以再看一下杜拉拉2在这方面的情况。 人需要成就感,有的人特别需要,而我就属于这种类型,这不是缺点或优点,这只是一个特点。这种特点使得我希望达到比较高的目标,所以我本人应该不会写到卖不动为止,我还是希望尽量分享积极有效的内容。 但是写到卖不动为止不该就非受责备,人各有志,我觉得社会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商业运作,中国是大国,大国要包容,有容乃大。 关于写作计划,我和出版商说过一段诚恳而略具才华的话:写作需要诚意和经历,这些我有,同时,写作还需要灵感,而灵感的来去是不可知的。假如有一天,我的灵感像一个贵族没落了,那就让它成为没落的贵族吧。我需要一颗自由的灵魂。 作为一个职场精英,工作十多年中,你自己换了几个公司?为什么换?你觉得职场成功,几分靠运气,几分靠姿色? 李可:我的运气一般。跳槽频率不太高,不敢说是因为我多长情,主要是因为公司好,待得住。这些公司以欧美跨国公司为主,要求员工的外表体面精神就可以了,主要还是得会干活。有时候加班、开会到很晚,有姿色不顶用,不如有体力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