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刘良华家庭教育讲演录:新父母学校》
遗憾的是,"富不过三代"这条民间古训几乎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咒语,不少比较富裕的家庭,常常被这条古训不幸而言中。

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高级的教育方法,倒不如让孩子过节制的、低调的比较贫穷的生活。2005年,一则"大款夫妇为教育女儿装穷17年"的消息引起中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为让自己女儿"心灵纯洁",重庆的一对夫妇隐瞒自己大款背景17年。高考前夕,他们向女儿许下的重金承诺,无意中透露了这场持续17年的爱心"骗局"。 这位女孩是沙坪坝某重点高中高三文科毕业生。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善良真诚,成绩优秀。 她的父母曾经给她讲过一个"卖房救子"的故事。 那时全家还住在攀枝花。她两个月大的时候因发烧引起急性肺炎。为救孩子,父母卖掉了外公外婆在攀枝花留下的房子。从那以后,一家三口只能租房度日。听到这个故事后,她在小学的日记中写道:"爸爸妈妈爱我,我要好好报答他们。"5岁时,她随爸爸妈妈搬到了重庆,住在沙坪坝松林坡的耗儿洞。她只知道爸爸是个推销员,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出差,到各个区县去卖书,妈妈有时也要和爸爸一起走。 因为家里"穷",爸爸妈妈对她管教很严 6岁起,寒暑假要到巷子口去卖报纸,每天最少要卖20份;周末也很少放假,在家里温习功课,或跟妈妈一起做家务。除了过年,她很少穿新衣裳。 高考临近,她和父母商量,想报考本地的西南师范大学,一来离家近,二来师范类考生学费要低一些。但父母坚决不同意,希望她考到上海,学习经济管理。填报志愿的那天,父母郑重地承诺:只要考上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经济系,就奖励她出国旅游,并在上海给她买辆车。 "这些奖励要用十几万元啊!"她很吃惊。可是爸爸说这些年推销学生学习资料,家里有积蓄。那天午饭后,她回学校上课,忘记带寝室钥匙,就回家取钥匙。在家门口,她听到爸爸妈妈的争吵。妈妈说:终于要熬到头了,应该告诉孩子咱们瞒了她这么久。爸爸坚决反对:不行,我们说好了的,要等孩子进入大学再讲。 看着推门而入的女儿,爸爸妈妈惊呆了。终于,妈妈告诉她,这是她出生前,就和爸爸商量好的办法,让女儿在清贫艰苦的环境中生长,保持"纯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