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刘良华家庭教育讲演录:新父母学校》
不仅不要轻易把孩子交给祖父母,而且,在孩子7岁以前,不要让孩子进入所谓的"寄宿制"学校,除非某个"寄宿制"学校能够为孩子提供"家的感觉"。即便让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最好选择那些有"小周末"的学校,即周三、周五、周六、周日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只有周一、周二、周四、周五的上午在学校。即使残忍如斯巴达教育,他们的孩子(男孩)在7岁以前,也是由母亲亲自教养的。孩子(男孩)7岁之后才离开母亲,由社团负责教育和训练。 不让孩子早产,也不让孩子过早地入学。孩子不能早产,因为孩子需要在母亲的子宫里获得足够的保护,有了足够的抵抗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孩子不能过早地入学,因为孩子需要在家庭获得足够的保护,让孩子有了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中医的说法是:"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家庭教育是为孩子的成长垫底和奠基的教育。在没有垫底和奠基之前,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进入学校、进入社会。如果孩子在娘胎里没有形成足够的抵抗力,孩子就贸然进入了学校、进入了社会,这就会让孩子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 不要以为孩子1~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6 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学校很可能会成为"问题儿童":他会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或者,成为侵犯他人的捣乱者、攻击者。更严重的问题是,这样的孩子可能永远找不到亲近父母的感觉,他们甚至会终身仇视父母,将与父母发生永无休止的争吵和争斗。遗憾的是,父母又因为在孩子1~6岁时没有尽到陪伴孩子的责任而感到愧疚。父母的愧疚心态将使父母很难坚持教育的原则而纵容孩子的种种无理的要求。而且,父母的愧疚心态很容易被孩子利用,成为孩子反叛父母、仇视父母的理由。

中国的父母太忙,这是一个事实。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中国的绝大部分父母都处于各种形式的奔波之中。父母们要么在为谋生而奔波,要么在为更多的金钱或更高的权力、更宏大的事业而奔波。还有少数父母在为婚外恋或离婚而奔波。这些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些父母愿意为了孩子的成长回到家庭,但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只是一些特例,没有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