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全球最稀缺资源的争夺战:人才战争》
2.人才战争:全球化制造 或许,你这辈子都不会出国,但从你喝的饮料、口袋里的手机到上班坐的地铁,都可能是"西洋货"或有外资股份。如果有台接上宽带的电脑,那么你能随时访问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与任何一个角落的朋友联系。 或许你会说,你是个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你是这辈子不需要跟外国人打交道的民工,你也不需要电脑、手机等任何高科技商品。但是,外国议员一个有关中国农产品残留有毒化学物的提案,可能让你田地里的产品贬值。金融危机导致沿海大批工厂倒闭,一些从韩国、台湾来的工厂主甚至可能没有付清你的工资,就一夜之间消失。 这就是当下的世界,不管是否承认,我们的生活都被全球化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而人才战争能够成为一场全球战争,也源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人才成为第一资源。市场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与接轨、世界各国产业发展不平衡、国际产业的转移与分工协作、跨国公司的崛起……这些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让全球人才战争的发生不可避免。 全球化三个阶段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中,将全球化划为3个阶段:"全球化1.0时代"发生在1492年到1800年,主要推动力量是国家与政府;"全球化2.0时代"从1800年持续到2000年,主要推动力量为跨国公司;2000年开始进入"全球化3.0时代",这一阶段主要动力是互联网和个人。 尽管托马斯·弗里德曼只是诠释自己全球化的理念,但也折射出了一些人才战争新趋势:例如跨国公司带来的人才本土化;互联网使个人可全球"零距离化"工作,因此使人才战争可以绕开国籍、绿卡、签证等限制行事。但是,"国家全球化"时代的彻底结束,是以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作为标志性尾声事件;现代意义上跨国公司的全面崛起则发生在二战之后;"个人全球化"时代的人才战争,最主要的推动力不是信息科技革命和互联网,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确立,让人才成为了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 过去,自给自足的经济决定了人才战争所争夺的对象,只能是少数领域的极少数高端人才。有识之政治家尽管会招揽"天下贤能"以及"收买"敌国的人才,但依然局限于小范围之内。中国最强盛的堪称为世界大国的汉唐时代,无一不与国家的开放有关,秦用商鞅变法始成强国,匈奴王子金日磾成为了汉武帝五位托孤辅政大臣之一,而在唐朝,政府内部仅仅高丽人就有高仙芝、王毛仲、金允夫、金忠仪、李正己等人担任过地方最高长官或高级将领。但是,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大国美国每年14万的职业移民当中,直接发放绿卡的杰出人才名额都高达4万相比,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1492年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认识世界,但海洋一直是不可逾越的天堑。而哥伦布的冒险、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则使人类第一次成功地跨越海洋,把有人类居住的各自隔绝的六大洲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这是"全球化1.0"的"国家全球化"阶段。此时的全球化为各国政府所主导,进程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认知、政策以及实力,从开辟新航路的冒险家,到那些在欧洲之外进行人力和能源掠夺的殖民公司,例如早期统治印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背后都有着浓重的政府色彩。 这一世界块垒铲平的过程当中,伴随着的是血腥的屠杀、野蛮的战争、奴隶的贩卖、资源的掠夺。打破国界的敲门砖是赤裸裸的武力威胁和侵略;萌芽的市场经济需要的自由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来保障;经济全球化带来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要求,但其背后是总量过亿的奴隶贩卖;能源、资本、消费形成世界统一市场的同时,则是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沦为少数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这一阶段,欧洲国家更看重实体物质资源的掠夺,但全球人才战争已经开始渐现端倪。

全球化第二个阶段是"企业全球化"时代,跨国贸易和跨国企业开始崛起。许多政府发现占领一个国家,不过是为了使用其土地,获得其矿产、人力资源,销售自己的产品,而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文明而"体面"地全球化自由贸易来实现,这一征服世界的方式比充满血与火的战争无疑要"和平、合法并且文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