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学习心理改变人生路:应该读点心理学》
精神之弦不可过紧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师傅正在传授徒弟射箭的技巧。

师傅问:"你的臂力强吗?" "当然了!七石的弓(古代以石论弓的强度),我常把弓拉满几个时辰都不放。"言语间自豪之情难以掩饰。 "很好!现在我要你把箭射出去!看看你能射多远!"师傅说道。 信心百倍的徒弟忙用自己拉满的七石的弓将箭射了出去。 师傅看后,也跟着射出一箭,用的是自己六石的弓,但是却比徒弟射的远很多。 看着徒弟惊讶的表情,师傅开口了:"强弓要虚的时候多,满的时候少,才能维持弹性,成为强弓。倘若弦总是被拉紧的,就不可能射出有力的箭了。" 原来,箭射得是否足够远,并不单单倚靠弓的强度。绷得越紧的弦就越容易断。人的精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一味将自己置身于紧张的学习、工作中而不得丝毫休息的时间,忽略我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压力,那就得不偿失了,甚至会本末倒置。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量的快速增长,我们所要承担的工作量以及要学习的知识量也相应地大大增加,工作节奏、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负荷日益加重。 学生学习紧张,运动员训练紧张,职场人员工作紧张……这个社会上的人们几乎都难以避免"齐氏效应"的困扰。很多时候,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尚未完成的工作,会如影随形。 其实,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是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的,这是人类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为,适度的紧张,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帮助人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常说万事过犹不及,倘若过度紧张了,就可能会因此导致失误和失败。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浑身肌肉收缩,呼吸局促,心跳加快,思维也会停滞。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大脑中一片空白。这种状态下,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好的效果。考试时如果过于紧张,不仅会影响答题速度,还会影响做题的正确率,百米冲刺中如果过于紧张,不仅不会让你跑得更快,还很可能导致你迈不动双脚。 另外,人如果长期、反复地处于超胜利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就容易急躁、激动、恼怒,严重者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这不仅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同时也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消除紧张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