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经济权力交接的新进程:崩溃的帝国》
其实,世界上的经济斗争,其惨烈程度有时丝毫不亚于军事斗争。虽然明知创立新的全球性货币的路漫漫,但不代表没有希望、没有尽头。只要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与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并团结世界一切可以团结与可依靠的力量,据理力争,坚持斗争,就一定能推动国际金融体系不断改革与完善有所作为。 中国争取金融话语权 二十国集团(G20)诞生于1999年,是以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和经济问题为目标,继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首次金融峰会后,2009年4月2日二十国集团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二次金融峰会。

在这次峰会中,我国的央行一改往常举动,主动且强势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周小川一周内连发三文来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迹象,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 具体而言,这些文章篇篇"掷地有声":《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呼吁推进全球货币体系改革,提出"应该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分析了造成东亚和产油国较高储蓄率及美国低储蓄率的原因,介绍了中国储蓄率变动情况及调整思路,并提出调整储蓄率的可能选择,指出中国政府降低储蓄率的意图;《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则讨论了金融体系中的一些顺周期因素、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货币和财政当局在严重市场危机下如何发挥专业作用等。 此外,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财政部副部长李勇等我国多位财经高官也在G20峰会召开前夕纷纷高调提出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和发展的系列新主张。 这些信息均显示我国对G20峰会的重视,为力争更多国际话语权所做的努力,说明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有能力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应该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金融危机带来金融新秩序萌芽 无疑,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俗称"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的地位,其经济增长趋势和幅度要远远超过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因此,"金砖四国"在这G20峰会上格外引人瞩目。而且,作为"金砖四国"中经济最为看好的中国,在峰会召开之前,周小川的文章自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且能掀起一波不小的浪潮,获得全球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