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经济权力交接的新进程:崩溃的帝国》
谁要埋7 000亿的单 美国国会已经批准了增加7 000亿美元法定国债额度,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救援方案。从表面来看,该项巨额救援方案可令美国投资银行大量倒闭的第一轮次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但更深层次地分析,则发现美国政府这一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对金融市场最大规模的介入措施,事实上很可能将全球卷入另一轮新的金融危机。 由于美国的金融市场发达和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可以在全球配置资源,它的金融风险可以通过全球的金融市场来分散,必然会影响到更多的国家。美国的次贷危机及美国的自我保护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国经济。

首先,是美联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稀释了美国债务。美国政府扩大财政赤字、发行更大规模的债券,也就是美元基础货币。其实质就是动用美元发行权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大的规模上,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沫来解救目前的泡沫危机。它给目前世界经济带来的后果,就是让全世界共享美国金融危机的恐惧和混乱,并分摊损失。 在这场救市中,何止是抢劫美国纳税人。7 000亿美元的国债发行,不仅让全世界纳税人为这些著名破产企业买单,而且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兑现其美元贬值的长远利益。7 000亿美元的国债发行在货币政策、金融创新工具的作用下,通过基础货币的乘数杠杆效应,意味着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制造出十几倍于美国新发国债或财政赤字的美元流动性,这些流动性会在推进美元继续贬值的同时,也成为新一轮石油、粮食、黄金和大宗资源产品期货价格大幅上涨的始作俑者,使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压力陡增。其恶性破坏作用在国际货币、资源、粮食、黄金和石油等市场的激烈反应中表现出来。 其次,是金融机构转移损失。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操作实际上是分摊了贷款者的风险,进一步刺激美国贷款市场的膨胀,而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险传播到更广泛领域中,欧洲和日本等许多海外投资基金都受到较明显冲击。 最后,美国企业通过"赖账"转嫁损失。美国企业拖欠还款,占用了那些对美出口企业的资金,加大了出口商的运营成本,甚至一些美国企业干脆宣布破产倒闭,令对美出口企业根本无法回收货款。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面,国际油价大涨也是以美元为中心的支付体系风险性的一种表达。油价由美元标价,美元的贬值自然造成油价上涨。在其他石油消费国深受高油价煎熬时,美国却可以通过印制美元换取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