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楼市的震荡与洗牌:地产大博弈》
在中天置业的行业阴影下,入冬以来最强劲的一股寒流也开始袭击上海。经历了持续的成交量滑坡,上海地产中介行业也开始重现久违的关店现象,并呈现出蔓延之势。2007年11月,上海约1/3的地产中介门店开始勉强维持生计或面临亏损困境,全月业务"交白卷"已成为普遍现象。 眼看形势江河日下,人们不禁开始担心,2005年的关店风潮很可能会在上海重演。尤其是在松江、浦东三林地区,之前是地产中介开店的高峰地区,接下来,或许是新一波关店的重灾区。结果不幸言中。 上海徐汇区宛平南路一段不足200米的繁华路段,曾经紧密排列着10家地产中介的门店。就在2007年上半年时,这里人来人往,生意火爆程度惹人眼红,但几个月过后,"门庭冷落车马稀"成为其最真实的写照,一家名为"协成房产"的地产中介倒闭。而同样在不足200米的繁华路段南丹东路街头,也有一家遭遇同样命运的地产中介以美容美发店的形式再度开张。 2005年,上海地产中介门店数目约20000家,2006年只剩8000家,2007年的数目虽未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死伤一大片"。"之前的4个月,在一条小街上,会多出6~8家地产中介,以夫妻店和兄弟姐妹店为主,集中在5月份和6月份冒出来。接下来的5个月,他们势必亏不起,市场起了大风,怎么办?知难而退,关掉。对于他们来说,开和关都是容易的事。"上海某位中介深有同感。 有了前车之鉴,作为地产中介大佬的中原地产,也不得不对自己原来的规划做出调整,"中原地产最新的门店数量是170家,接下来,开店要很谨慎,必须放慢开店数,调整网点布局。"中原地产的一位员工这样说道。 就在全国上下"关"声一片时,北京房地产市场也不能独善其身,只是,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这次退市的主角是房地产开发商。

对于北京房地产开发商而言,2007年的11月异常寒冷。原本市场上略有趋恶的势头出现,就让一些房地产企业开始担忧明天的早餐,而随着审查制度的进一步严格,一些资质不良的企业最终梦断市场。 2007年11月,北京市建委出台规定,在办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升级、延续工作中,增加了企业行为审查环节,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工程招标、施工许可、质量管理、竣工备案、工程款支付、房屋交易等行为中存在违规情况,一经发现坚决不予升级或延续资质,对于违法违规企业,还要移送相关机构对其进行处罚。 在移送的2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就有12家暂定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经审查不符合条件,最终不予延续或升级,最终,这12家企业被注销资质证书,不得不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