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潘石屹:对城市建设的深体会(2)

 第14节:潘石屹:对城市建设的深体会(2)


系列专题:《影响一生的名人演讲:做有出息的孩子》

  我到建设得比较好的城市去,比如纽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一个有活力的、生机勃勃的城市,不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城市!实际上我在前不久偶然翻了一本书,是1961年一个美国人写的,叫《美国伟大城市的生和死》。这本书总结出来四个要点,说按照美国城市发展经验,只要符合这四个要点,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有活力、生机勃勃的城市,我对着看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我们的城市建设都是反着做的。

  第一个要点:城市和城市的区域功能要混合,而不是单一的功能。如果是单一的功能,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就没有效率,他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坐车来回跑,这个城市就会交通拥挤,这个城市就没有效率,加入国际化的大城市也就没有竞争的优势。可是我们在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一个功能分区,比如西边教育区,东边CBD,方庄、望京居住区……这样像方庄、望京就变成一个"卧城",早上人们开着车跑出来,晚上跑进去,在这个城市里面,所有的基础设施在满负荷地运作,人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这个城市就没有效率。

  第二点:街区要小。可是中国好多城市在过去几年的规划中,一定是大块马路、大的广场、大的绿地,整个城市的积累都让这些东西给割断了。

  第三点:要有足够的密度。在中国任何地方都要限制高度、密度、容积率,要做花园式的城市,其实要做花园的时候就可以跑到农村去,那儿都跟花园一样,之所以要成为一个城市,就是要享受一个城市的繁华。

  前几年我在选择土地的时候,就选择建筑密度最高的点--北京的CBD。选完后,各个专家和领导都说CBD的楼太高了,交通太拥挤了。实际上只有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区,把它的密度提起来,这个城市里面的商业机会才会多,而且这个密度提起来不一定是增加交通的压力,反而是减少了交通的压力。如果说像铺大饼一样,在一个城市里整个都铺开的话,交通量就会增加,如果密度比较大,有一些地方我们就可以不开车了,因为人步行就可以走得到。还有就是它把平行的交通、汽车的交通,变成电梯的垂直交通,这样的话你看,就不见得是增加了交通压力,而反过来是缓解了交通压力。

  前两天在《财富》论坛上,这些关于城市建设的题目,我老婆张欣去发言,她说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应该提高密度,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人多地少、土地资源贫乏的地方,结果这个文章被登出来了,把我老婆的观点批评一通,而且完全政治化了,说你看这些房地产发展商为了赚更多的钱,还说要把密度提起来。写完后我也没在意,后来这篇文章被挂到新浪网上,新浪网上就二十四小时骂得铺天盖地的。其实这本来是一个你说你的道理,他说他的道理,让大家判断的事情,结果被弄成这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06319.html

更多阅读

潘石屹成了亿万富翁的不屈不饶的励志故事! 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但讲述并刊登这段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回忆,揭示“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讲述这段回忆录的是一个叫李勇的打工汉。21年前,他

潘石屹与BIM不得不说的故事 潘石坚与潘石屹

潘石屹成就了BIM从万通六君子,到SOHO老总,到微博明星,潘石屹一直是媒体焦点。而BIM,一个建筑业专业技术名词在这个夏秋之际借着房产大亨的“翅膀”,乘着微博的春风红遍了大江南北。有人说2010是BIM元年,几乎

潘石屹:万科降价是在清理门户

系列专题:万科降价  虽然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一直强调万科降价是秉承其快速销售的指导方针,但是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却认为,降价并非拐点到了。如同彩电行业之前所经历过的“清理门户”一般,潘石屹认为,万科在越来越多的城

潘石屹:银行将来或许不给开发商贷款

 昨日,“2010年政变地产系列观察与解读”首场论坛上,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下一步对开发商影响较大的政策或许还有两个:一个是住建部刚公布的“要监管预售款”,另一个可能会出台的是银行不给开发商贷款,而是给施工单位贷款。这两个

潘石屹:是妻子成就了我

  在中国房地产界,潘石屹无疑是个另类。中央电视台曾经这样评价他:潘石屹不是最有钱的,他的公司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他和他的soho中国绝对是最吸引眼球的。在最近发生的北京产生又一个新“地王”和上海楼房整体倒塌的两大新闻中,潘石

声明:《第14节:潘石屹:对城市建设的深体会(2)》为网友致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