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
如果你已有一个构想,想提交给管理层,先认认真真地考虑清楚所有的步骤和结果,比如,你的构想需要哪些资源的支撑?要花多长时间?为什么你所在的部门不能等到下一次才如此行动?公司里的哪些人会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存在那些可预见的问题和阻力?什么地方可能最容易出错? 首先,你要向回头多看看,做好各种准备。但等到快要实施的时候,你就需要大胆地向前看,以思考和预判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阻力。你越思考得周密,就会越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来促成你的计划。如果在你的设想中还没出现过什么问题和阻碍,很显然,你的准备工作还做得很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别人很可能不会关心你的构想 许多员工以为,只要自己的想法很好,就几乎可以肯定会奇迹般地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地得到实施。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在现实世界里,情况往往事与愿违:对于你的想法,没有一个人跟你一样充满激情。 因此,为了你自己的那个构想,你必须还要充分地激发起人们的热情并谋得他们的支持。这需要你主动出击,说服他人,问询他们的意见,将他们变成你的构想的一份子,从而赢得他们的赞同与支持。 让我讲讲约翰·帕特里克的故事吧。很多年前,这人不过是位于纽约萨默斯的IBM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但他坚信互联网代表了计算机发展的未来。他将这个想法写成一份备忘录,号召IBM的所有成员们"互联起来"。在那份备忘录里,他阐述了计算机行业将要重塑的若干原则,并论证了关于未来的看法。 这份备忘录引起了公司内部员工的极大关注,由于他执意于自己看到的未来,很快就引起了种种反响。用帕特里克自己的话说:"以前,大家并不知道我是在公司的什么部门发布这份备忘录的,他们对此一点也不关心。" 几年之后,当IBM公司组建了一个600人的团队,准备大力开拓公司的互联网业务时,帕特里克成为了这个部门的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 在一家从事批发业务的商店里,有一个装卸工注意到,虽然他所在的公司宣称"客户至上,服务为本"为其核心价值观,但是,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装卸工惟一能听到的顾客的反应,全是各种抱怨:某样东西弄丢了,装卸时又摔坏了什么,或是什么货没有按时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