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决定孩子好前程:中国母亲教育批判》
上课时,小伟经常有意无意地捣乱,并对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表现出了一种难以理解的仇恨,他说自己尤其厌恶现在的语文老师的教育方法,这也是他经常在语文课上故意捣乱的原因。 但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小伟的母亲却并没有就他的思想情况与老师沟通,结果反让老师对小伟的异常表现更加反感。 其实,小伟是一个内心非常成熟、很有主见的孩子。在小伟的内心,他非常希望能通过校外的自主学习,使自己的语文成绩有显著提高,好让老师对他另眼相看。 当孩子在学校因老师的管教而受到打击,表现出焦躁、愤恨的情绪时,母亲不应急躁,既不能不问缘由就对孩子横加斥责,也不能跟着孩子一起在背后数落老师的错误,这样都会使孩子在心里更加增长对老师的仇恨。 母亲应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情况,在共同理解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找回自信,也可以为他找一些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拓展。 多年的咨询工作,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无论是夫妻不和、母女不睦,还是师生隔阂、家校怨言,都是源于沟通不畅,只有通过沟通交流,才能彼此理解,有了理解,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与老师的交流次数方面,我建议优秀学生的家长半个月交流一次;孩子有些小毛病的家长可以一周一次。每次的时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尽量不要啰嗦,说说孩子情况,发表双方的看法,一起决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就行了。因为老师在学校工作也很辛苦,回家也有家务要做。 当孩子被送进学校(幼儿园)的大门后,母亲们应该怎么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如何向老师提意见而又不影响孩子呢?又如何与老师沟通呢?以下东子介绍几种方式: 1.面对面交流最有效。

面对面的沟通当然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但是有些母亲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当然老师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比如,利用接送孩子上学(幼儿园)的时间,视时机和老师谈一会儿。尤其是接孩子时,时间比较充裕。那个时候比较适宜和老师沟通,交流一下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 但是,交谈不应耽误太长的时间,因为老师还要顾及其他孩子和家长。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才是最佳的沟通时机。 还有,利用其他工作之余,当然要事先和老师约好。 2.用电话沟通也便捷。 阿贵的妈妈工作一直很忙,加之文化程度有限,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照顾儿子,造成了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散漫,最后成了班上的差生,作为母亲的她很着急,却帮不上忙。 有一次,她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孩子老师的电话。没想到,老师非常热情和耐心。在以后的电话沟通中,老师教她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赞扬孩子,让她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后来,孩子妈妈和老师还成了好朋友。电话是最便捷的通信工具,电话交流虽然不像当面交流那样感性,但是可以节省时间和空间,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沟通方式。 3.用网络沟通也方便。 有些母亲由于自身原因,平时见到老师的机会少,沟通起来也就比较麻烦。打电话有时又不方便,对于这样的家长,可以采用发电子邮件或QQ聊天的方式沟通。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大都经常上网,并利用电子邮箱收发邮件,利用QQ与外界沟通。利用晚上或节假日,通过网络语音或视频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直观有效,如果一方不在线,就通过e-mail的形式。 母亲们应该意识到,通过"与时俱进"的互联网,也可以和老师做真诚的交流! 家庭教育应该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能否配合学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得好,家庭教育就能使学校教育得到延伸,得到强化,反之则可能会削弱学校教育。 当然,学校教育也要很好地配合家庭教育,使二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