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40家企业渡过危机的策略:过冬法则》
引言:危机来了,企业该怎么做 实体经济突然疲弱,虚拟经济持续塌陷,华尔街威权瞬间瓦解,一夜之间,这个世界突然进入了一个动荡时代。 现实在动荡的不确定时期里日新月异,不过可能发生的情景往往能够预见,这就是在这个时期生存法则存在的理由。如果我们注定要经历一次金融恐慌之后的萧条,企业能做什么?此刻,企业该如何去关注它的销售、市场地位和利润,又该如何关注其财务实力以及流动资金?
![第1节:引言:危机来了,企业该怎么做(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74572439939.jpeg)
连续四年持续创纪录的利润之后,企业却骤然沉没,这是世界最大投资银行之一雷曼兄弟的破产带给我们的一个教训:利润是企业的目标,但是在动荡时期,作为手段的流动资金更加重要,它在此时已是企业生存的必需品。 现金只是诸多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全球经济全面疲软之际,大多数企业正在寻求削减开支、改善收支状况的良方,对于首席执行官们而言,他们的管理技能现在正接受着严峻考验。他们要确保企业在目前金融风暴引发的动荡时代中不会被吞噬。 另外一些高瞻远瞩、早有准备者,正像猎手一样潜伏着,睁大熠熠发光的眼睛,看他们是否能在渡过难关之后脱颖而出。 好消息是,萧条往往是很多原本默默无闻的企业成为行业领先者的契机。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发现,萧条之后,大多数行业领先者都具备一些共同特征:在经济衰退时,他们大都信贷水平较低;能够很好地控制运营成本,并在其产品和业务开展的地域上进行多样化管理。 这个结论,基于麦肯锡公司对不同行业约1300家企业在2000~2001年美国经济萧条前后业绩表现的分析。在当前预期中的经济萧条中,这些经验显得尤为珍贵。企业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萧条提供的机会,决定着企业走向明显不同的结果。 在动荡的不确定时代,流动资金比收益要重要得多。在某些身处特殊商业模式中的企业,储存现金尤为关键。在现金为王的航空业,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说,储存大量的现金流,应对困难环境,"这项工作进行了一年多"。万科的防御性降价曾引发诸多非议,但是,对于他们这样的纯住宅地产开发企业而言,一旦资金周转凝滞,后果将是企业整体的坍塌。 在萧条期企业拥有的大量现金往往会带来额外的机会。麦肯锡的研究显示,在萧条之后脱颖而出的企业往往大都利用了这种机会。 这个结论额外的好处是,如果我们要挑选一只股票投资,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不是收益来确定,可能是这个艰难时世里的最佳策略。 在萧条过程当中,发展较好的企业通常借机进行并购扩张,这带来的发展将使其远远超过竞争对手。 至少从目前看来,中国科技业巨擘联想集团有机会着手尝试"抄底"并购。目前联想集团的现金储备接近20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17.5亿美元资金。在当前资金紧缺的情景下,这个规模的巨量资金给了联想集团巨大的财务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