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贴心服务促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贴心服务促产业转型升级


     贴心服务促产业转型升级

  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服务篇

  “建区之初,为企业的程序审批,一天骑着自行车能跑八趟。”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南永春说道;“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总是出现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管委会投资服务局局长孙波说道;“对涉及企业的相关事项,我们用限时办结、首问负责、专项督办等多项制度来确保综合行政效能。”管委会审计监察局局长潘永康说道……在西安经开区,管委会对企业的服务已经转化成每个人最普遍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自觉。

  20年来,从“投资者是上帝”到“纳税人是衣食父母”再到“亲商、安商、扶商、富商”,从“打造‘头等舱’服务”到“投资服务零报告及挂牌督办制度”出台,从“以复合平台承载战略性龙头项目”再到“构建产业生态、促动企业创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形势下,提法虽然各有不同,但不断优化、强化、深化的服务意识,却是西安经开区以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进而推动区域跨越发展的永恒主题。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贾生林表示,面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这个奋斗目标,经开区将继续坚持“服务为本”的理念,从拓展服务“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入手,以精准、细腻、贴合、周密”为标准,加快构建涵盖产业、城市、生态、文化等核心要素的完整产业生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服务西安经济发展。

  对企业的服务永无止境

  “对企业发展的帮助和服务,也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谈起服务企业,管委会投资服务局局长孙波显得非常平淡。建区20年来,经开区对企业的全方位服务从未停歇,几乎所有企业中需要对外协调的事情,都有管委会工作人员的身影。这个专注于为企业服务的团队,也几乎每天都在处理着各类问题,同时需要不断延伸对企业服务的内容,研究实施更高标准的服务举措,不仅出人、出力、出钱、更要出成效……正是通过服务释放出的这些“正能量”,让一个个入驻经开区的企业和在这里发展的人才得到各自的价值兑现。

  曾经在经开区某企业工作多年的康健林,对区域服务企业发展的整体氛围体会深刻。在他看来,近年来经开区的各大支柱产业发展、城市品质提升速度很快,为企业营造了很好的成长环境。同时,持续跟进的产业扶持政策和高效务实的团队服务能力,都形成了对国内外优势产业定向聚拢的强大磁场。

  2012年,康健林选择在经开区正式创业。由他投资的“西安智巢科技产业园项目”从拿地审批到项目建成,仅用了不到八个月时间,这样的速度在国内项目建设中为数不多。“作为经开区服务外包产业园的‘园中园’项目,我们共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标准办公间。目前已容纳近25家企业集体入驻,其中两家规模以上企业就可实现年技工贸收入10亿元。”康健林表示,独自创业以来,这样的“惊喜”比自己预期来得更早。

  像智巢科技这样的入区企业从签约到项目投产,都会享受哪些服务?孙波表示,第一,签约后紧密了解投资方诉求,制定各项目入区时间表;第二,投资服务部门开辟专项通道,优化审批流程,加强项目经营运行“全程式”服务;第三,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成立项目跟踪服务小组,从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综合协调等方面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第四,实施项目入区后的“投资服务零报告及挂牌督办制度”,掌握项目建设动态,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问题。与此同时,在项目投产需要用人时,经开区与西安科技大市场合作建立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研发三位一体的输送体系,将为企业用人提供源源不断的供给。

  为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经开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高端人才引进、扶持的一整套政策体系。据统计,近三年,经开区对在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等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优秀创新团队及个人表彰资金累计达到1900万元;近两年管委会用于86名高端人才的住房、交通、子女就学等方面扶持资金也已超过700万元。企业发展步入正轨后,则可享受产业扶持、科技创新支持等方面的支持。

  据了解,为支持企业发展,经开区每年拿出5亿元用于支持企业科技研发、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并在此基础上,每年将新增财力的10%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此外,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每年拿出5000万元作为科研基金,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科研攻关给予重点支持,自该专项扶持政策实施5年以来,已累计支持项目超过500个,扶持资金3亿元。

  得益于综合服务体系催生的比较优势,经开区产业“洼地”效应不断显现。从当初的第一家企业入驻,到目前拥有入区企业上万家,其中外资企业100余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41个,23家大型中央企业投资58个项目,60余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经开区在陕西省、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性地位不断强化,并积极从中省市区各级政策层面为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近三年,经开区管委会为企业争取的中省市各类政策扶持和自有财政支持企业,资金总额已接近10亿元。同时,管委会金融办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与区内企业合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出现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

  随着工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经开区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期间,管委会对企业的服务也在同步细化和深化,形成了涵盖产业、城市、生态、文化等核心要素的专业化的扶持体系。“专业化服务不仅体现在高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常规性困难,更体现为管委会在把握产业导向基础上,对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风险共担’。”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杨安定表示,提升投资服务的关键,就是要出现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

  “我们几乎每年都能从管委会得到不同的支持。”斯达煤矿技术部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他能切身感受到经开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2011年,斯达煤矿对新产品“矿用可视化救援装备通讯系统”进行产前测试。该设备可将矿下20公里的工作现场,形成图象、声音及环境参数传送到“井上”指挥部。若遇井下安全事故,指挥部就可有效制定救援方案,降低次生灾害,将事故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然而,位于榆林某煤矿的产品试制现场,传来的多项指标却迟迟未能达标。在张勇看来,参数校正、材料更新、工艺改良及频繁的长途往返等财力投入,几乎让企业“吃不消”。

  得知情况后,经开区产业扶持引导机制“即时启动”。当年,该项目获得近4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几乎占到前期测试总投入的1/3。“燃眉之急”缓解,更坚定了科研团队的攻关信心。目前,“矿用可视化救援装备通讯系统”产品已收到订单200套,正式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为企业新增产值7600万元。得益于一系列新技术的加速转化,占地不足30亩的斯达煤矿,今年产值有望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60%。

  如果说经开区对斯达煤矿的支持,是在企业或成果“即刻”能转化为经济推动力时的“施以援手”。那么,经开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向“上游”延伸的统筹思路在近年来也逐步清晰。2010年,宝德粉末开始为“多孔SIC陶瓷复合过滤元件技术”中试产业化寻找突破口。当时,企业急需联合一个科研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校来共同进行产业化实验。但由于科技信息不对称等瓶颈的制约,在稍纵即逝的机遇面前,企业显得无奈也无助。

  庆幸的是,在经开区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的“牵线搭桥”下,宝德粉末最终与西安交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交大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里校企双方展开中试试验的一次次技术碰撞。在这期间,管委会不仅为其“中试”合作牵线搭桥,还拿出3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和部分仪器设备检测的补贴,为加快“多孔SIC陶瓷复合过滤元件技术”产业化的步伐起到重要作用。

  2012年,经开区出台《关于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通过采取搭建平台、深化服务、提供融资、引进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建设专业化园区等措施,全力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点工作。目前,经开区实验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已累计纳入仪器设备1364台套,价值8.5亿,企业实验测试1826项,带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326项。2012年,经开区企业专利申请量3011件,增长40.9%,累计达到10000件;企业共承担国家、省、市项目845项,其中国家项目92项、省级项目336项,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12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了818.6亿元。

  “复合平台”承载企业转型升级

  在吸纳、整合、聚集国内外优势资源的过程中,经开区在坚持产业链招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招商模式,不再局限于对某个项目的单体引进,而是利用中心区、出口加工区、泾渭新城、草滩生态产业园功能互补的综合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特性,挖掘入区企业的产业聚集能力,着力实施“管理+制造+研发+配套”四位一体的“复合平台”招商模式,以区域功能复合的综合优势促进产业融合,以功能复合的招商平台承载战略性、综合型龙头项目入驻,实现招商理念、模式和招商效率的全面跃升。

  台湾顶新国际是最早进入经开区的台资企业。自1998年落户以来,“康师傅”品牌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顶新国际已先后完成数次增资扩产,设立4家公司,从最初单一的面食加工发展为涵盖食品、饮品、包装的多元化产业集团。目前,顶新国际在经开区草滩生态产业园建设了新的生产基地,未来在经开区中心区将重点发展商务办公、总部研发等高端服务业。

  作为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的子公司,启源机电装备公司2005年进入经开区。该企业已成为国内技术实力最强、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全的变压器专用设备制造服务商,同时为推进企业高效管理和集约化运营。目前,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总部已整体迁入经开区,去年底完成项目主体封顶,并将以此为“中枢”,统一管理旗下数十家分、子公司。

  中国北车永济电机公司于2000年在经开区设立了第一个工业项目。此后10年,中国北车先后成立了西安永电、西安捷力、西安电机、西安功率模块分公司,联合世界500强组建了日立永济、阿尔斯通永济电气两个合资公司和中国北车电传动研发中心等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去年,中国北车与西安市政府签约,将追加投资50亿元,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节能环保、风电设备、船舶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基于自身“城市运营中枢+专业化基地”的双重使命,去年,经开区出台《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意见》,对其三大板块、四大功能园区的产业定位及功能使命进行了全新升级。根据规划,中心区,将着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和智慧产业,强化“城市中枢”效应,同时在出口加工区建设国内最大的航空产品国际转包基地;草滩生态产业园依托中科院西安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凸显科技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融合互动,同时为中心区“腾笼换鸟”提供承接;泾渭新城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地,将与中心区总部办公、草滩生态产业园的科技创新形成产业内在呼应,形成了功能互动、产业协同的复合平台,为经开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提供功能齐备、服务优良的产业承载支撑。

  “构建多重功能定位的‘复合平台’,将有利于更大程度承载优势资源集聚组织、科学配置,这不仅是经开区搭建‘大舞台’的迫切需要,更是服务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的客观需求。”杨安定表示,贴心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开发区发展的“生命线”,一如既往地坚持、提升和创新服务产业、服务城市发展的标准和质量,经开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将会取得更大成绩、更多实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0572.html

更多阅读

传统文化产业 传统产业自我救赎需要“纵横相合”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位于山东济宁的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  上述强调从辩证法的角度再次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传统产

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 加薪是服务业管理升级的必然选择

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话语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甚至有人误解为淘汰传统产业就是转型,使用高科技设备或技术就是升级——虽然这也是转型升级的方式之一,但我相信这绝不是唯一的方式。因为,许多传统产业管理可以升级、服务可以升级,但就

赵为民:传统产业要插上电商“翅膀”

苏宁、国美,“二分天下”之后,屯兵电子商务!当当、淘宝、京东,三大电商巨头,兵戎相见,鏖战正酣!电子商务快马加鞭式的高速增长,传统产业不“触电”,不“排兵布阵”,你就OUT了!对于企业来讲,销售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渠道为王”的说法也是

制造业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转型与升级

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和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也有“金矿”

——访康鑫集团董事长沈定康 《浙商》记者 倪轶容 姚恩育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浙江慈溪市最大的工业企业康鑫集团一度面临生死抉择:其旗下的摩托车公司转型几成定局;合作投资的房地产项目也处于市场低谷;而化纤公司则一直处于进退两难状

声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贴心服务促产业转型升级》为网友深秋无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