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孙子兵法说什么》
用兵的前提,十人打一个也算能 讲到这里,谋攻篇中最壮观美丽的篇章已经说了一大半,下面孙圣人接着说战争的用兵法则,这个法则也正回答了一个问题--想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崇高境界、伟大理想吗?得靠实力!看看战争的用兵原则吧,看看自己的实力吧!
![第50节:用兵的前提,十人打一个也算能](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73096376080.jpeg)
原文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如果你真的实力很强,那就"十则围之",十个人围住一个人,可能真的不用动手。你要什么说个条件吧,人家好汉不吃眼前亏,肯定都给。有实力,围一围就够了,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实力不够,退一步讲,你就5个人,围恐怕不好使了。不过你还是有实力的,那就"五则攻之"。动手吧,不出意外的话,你也花不了多大力气,还是可以轻松取胜的,也算是牵强的不战而胜吧。 若5个人你也没有,就2人怎么办?那就声东击西,"倍则分之"。一个说掉钱了,另一个乘人不备抢钱包。坏人都是这么干的,基本上屡试不爽。不过这也要点实力,需要协同作战。 若2个人你也没有,只有你一个,甚至实力还可能不如人家。那没办法了,实力没有优势,就只能"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跑吧。 其实,孙圣人说得够明白了,打仗对阵方式很多,真有实力,就不用打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实力不是非常强,又说得过去,那就不妨动动手,反正取胜也轻而易举。如果实在太弱的话,就跑吧。总之,用什么招数,关键看实力,实力是前提,决定一切。 今天的老板,也要好好看看自己的实力是10还是1,是少还是不弱?一定看清楚,不要掉进"不战而屈人之兵"陷阱里!现在谁都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好,既然老祖宗说得这么好,有人就拼着命地要赶紧实践!结果一着急就忘了前提条件了。没实力,想不战而胜?没门! 说到这里,就可叹了。因为今天的中国不乏大企业,但再大能有多大?和世界大企业比,人家是骆驼,我们还是兔子。兔子每天要吃草要喝水,骆驼十天半月不吃不喝照样没问题。所以,论生命力、论实力,有悬殊啊!你让兔子拿什么和骆驼争?想不战?那是自找死路! 没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天下最美的陷阱。 我们不是宜家家居,进入中国可以一赔赔三年;我们也不是早年的可口可乐,为了培养市场,可以常年不要利润。今天的中国,有哪个敢站出来说未来3~5年为了培育市场,可以不盈利?从前有几个,但都成先烈了。所以,做老板的要看清形势、看清自己,没有实力的话,老祖宗的理想说说可以,做还是算了。 有个地方要提醒大家了,孙圣人说"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人不要打赢了一次就骄傲,要知道强弱是相对的。你说自己有力气,那要看和谁比,比6岁孩子你强,比奥运冠军你就弱了。想当初,大清的军队镇压起革命军也算是好手,但碰上洋人次次完蛋,也是这个道理。 不过,今天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除了和对手比,还要重点说说实力和机会的匹配问题。要知道,机会来了,实力不够,照样等于零。为了说得更清楚,我们就举个例子。 国内有个培训公司,因为海外关系了得,摊到一个考试标准的好项目。因为项目需求大,所以唱高调的人就多了。但偏有我这么一个不合拍的顾问,在一片大好声中敲出了杂音。道理很简单,项目虽好,但综观全球类似项目,英国有个A-level课程,中国高中生考了这个,就可以享受英国高中生待遇。在美国有个IB课程,有了这个成绩,就被认同为美国高中成绩。所以,这个考试标准的项目还算是大国强势项目。于是,问题就出来了。人家A-level课程后台是剑桥考试委员会,更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IB课程也不差,同样有深厚的教育背景和官方支持。那我们呢?我们只是中国千万万小公司中的一员,想加入国际巨头俱乐部,凭什么?没钱、没人、更没关系。天上掉下了大馅饼,但如果臂力不够,馅饼变陷阱,转瞬而至。 不要以为这么简单的道理谁都懂,但懂和做是两回事。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还在一家网络公司任职,当时公司人不多,80人、营业额3 000万。还不错,公司得到了VC的青睐,人家投了3 000万人民币。钱有了,但苛刻的条件也有了。人家说,明年80人要扩到280人,营业额要做到6个亿。老总是非常兴奋的,但我私下总以为这钱拿得不踏实啊。试想,昨天的水平是管80人,明天就让你管280人,增3倍,谁能这么快?再有,去年业务能力3 000万,明年上升20倍,可能吗?这就如同刚会走的孩子,你让他跑,跑得起来吗? 说了半天,这些都是实力。当实力和机会不匹配的时候,不要冒进,否则就应了孙圣人的那句话: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