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第29节:第四章 罗斯福新政(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71231119949.jpeg)
系列专题:《人类经济生活中最悲怆的画卷:大萧条》
3月9日,"百日国会"开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决议,支持总统所做的一切,呼吁RFC筹集资金重组,授权银行发行更多的货币。为了发放医疗款、救济金和工资这样必不可少的款项,银行慢慢开始解冻。新的处罚措施下,藏钱的人纷纷拿出他们的黄金来兑换金券。路易斯安那州一位傲慢自大的参议员休伊·朗提出一项修正案,建议将全国所有银行都纳入联邦储备系统的庇护下,但未获通过。左翼人士认为这是信用体系国有化的天赐良机,但罗斯福的否决让他们扼腕叹息。 罗斯福骨子里是个温和派,做事有条不紊。3月12日,他通过广播以简单质朴的语言解释了正在做的事,并希望大家能鼎力支持,"让我们联合起来,赶走恐惧!"这也是后来新闻界常提到的著名的"炉边谈话",它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与此同时,最糟糕的阶段慢慢过去。3月13日,不少银行开始在全国各地重新开张。 1933年6月16日,《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签署,揭开了更持久的银行改革的帷幕。该法案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离开来,建立了存款保险,并授权调查了联邦储备委员会,禁止贷款给投机者。1933年冬,参议院银行委员调查了华尔街,严苛盘查了检察官费迪南·皮科拉,为推翻市场偶像出了大力。J. P.摩根遭遇一次不大不小的侮辱,一位马戏团的推广代理将一个侏儒玩偶摆在它的门前。花旗银行的奇才查尔斯·E.米切尔遭到道德上的质疑,名声扫地,后来加入塞缪尔·莫萨尔行列--被废黜的公用事业巨头,成了无赖的一分子。这个金融家为了逃税而低价转让股票给家人,一年后回购牟利,这是皮克拉委员会所揭露的、让普通纳税人记忆深刻的丑闻之一。象征他成功的高高的礼帽,如今已沦为嘲弄的笑柄。 这时期出现过一系列之前就出现过的政治讽刺作品,《华盛顿走马灯》(Washington Merry-Go-Round,1931),还有《为你而歌》(Of Thee I Sing,1931)等荒诞音乐剧,现在又加上了揭露商业巨头发迹的传记,其中有乔纳森·N.雷奥纳德的《亨利·福特的悲剧》(The Tragedy of Henry Ford,1932),约翰·T.弗林的《上帝的金子:洛克菲勒时代的故事》(God‘s Gold: The Story of Rockefeller and His Times,1932),哈维·欧康奈的《百万富翁梅隆》(Mellon‘s Millons,1933),还有马修·约瑟夫森的《强盗大亨》(The Robber Barons,1934),以及随后出版的费迪南·德伦德伯格的《六十个美国家庭》(American‘s Sixty Families,1937)。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再对那些曾在纽约和华盛顿一手遮天的、呼风唤雨的超人心存崇拜。3月危机后的几个月里,国内的大银行家都被折磨得无精打采,再也不敢声讨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