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经济裂变与转型之路:大变局》
有参观者感叹地说:"人生要在这5平方米中度过,可悲啊!"旁边马上就有人反驳:"我觉得可喜--因为我们上班几年,都没有这5平方米。" 这就是当时房地产的现状!房价高涨,房奴苦不堪言,老百姓怨声载道。 而中央政府也感到头疼。从2003年就开始了对房地产的调控,政府动员了9个部委和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启动了税收、土地、行政等诸多手段对房价进行了两轮"围剿",但房价却越调越高。
![第13节:第一章热潮汹涌,做多中国(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70574032425.jpeg)
2007年9月27日,央行、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也就是著名的"二套房新政"。《通知》对于购买"二套房"者最新规定:"贷款首付比例将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且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应随套数增加而大幅度提高"。这项政策的指向非常明确,就是针对炒房者将房价炒高的现实,明显加大了炒房的成本,从资金面上对炒房者提高了门槛。 这一期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例如,增加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先后5次上调存贷款利率,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限制外资买房,等等。在经历了多次调控失败后,此次房贷政策的调整,表明房地产调控转向以金融为核心调控的政策组合上。 一系列的"组合拳"效果明显。随后,几个一线城市相继传来楼市下跌的消息。深圳大开发商开始低价倾销新盘,上海楼市销量骤降,北京15 000元以上项目陷入滞销…… 尽管潘石屹还在博客里高呼"2008年对中国和北京的经济和房地产发展不是顶点,而是一个大周期高速增长的起点"。尽管任志强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不仅奥运会后房价不会走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将继续上涨,甚至可能涨得更快。"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中国房市里暗藏着越来越明显的管涌。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房地产市场的危机越来越近。 开发商利用银行资金贷款囤地、开发,市场则在炒房客的炒作下玩着危险的击鼓传花游戏,而普通民众则望着高昂的房价兴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基础越来越不牢靠,真实的需求与市场的泡沫严重背离。在银根紧缩的时刻,每一个环节的资金链条都极为脆弱,只需轻轻一戳,被人为吹大的气球就很容易破灭。 此时,王石显示出他的聪明与清醒。12月13日下午,在清华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上,有记者问王石:"10月以来,以广州为代表的一些楼市普遍遇冷,广州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量下降严重,作为开发商代表之一的你,是否认同楼市出现拐点的说法?" 王石的回答一贯坦诚直白,他点头说到:"你问的问题和大会的主题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出于礼貌,我依然会回答你这个问题--是的。" 这一回答,被媒体简称为:"王石承认楼市已出现拐点"。随后,在博客中王石又发表了七篇有关"拐点论"的日志,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他的"拐点论"。 "拐点论"宛若一颗重磅炸弹,在舆论和市场引起强烈反应,其中也包括质疑声:"风头说"、"炒作说"、"阴谋说"……此起彼伏。京城楼市已然划分出几大言论势力,比如,以王石为代表的是"唱拐"派,以任志强为代表的是"反唱拐派",以潘石屹为代表的则是"保留派"。一时间,三大言论势力的交锋火花四溅。 其实,在喊出"拐点论"之前,万科就已经在悄悄降价卖房子了。万科位于深圳龙岗坪山的万科金域东郡,仅为7 500元/米2,远低于市场预期。到了2007年12月份,位于广州老城荔湾区的万科金色康苑推出时,更比周边房子便宜了4 000多元/米2。这些行动表明,王石的"拐点论",绝非随口而言,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