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以经验让大脑产生错觉
系列专题:《一本轻松改变命运的书:幸运的秘密》
以经验让大脑产生错觉 世界上有很多在科学或常识中无法理解的不可思议的现象。其中我觉得最不可思议且感到奇妙的,便是"没有的人便不会珍惜它,有的人则很珍惜它"这种奇妙的现象。 例如,越是没钱的人,其实就越不珍惜钱。相反地,越是有钱的人,就越珍惜钱。所以没钱的人会变得越来越贫穷,有钱的人则会累积财富到不知道存那么多钱要做什么的地步。 朋友少的人,应该是要珍惜友谊的,但他们却不珍惜友谊,到最后朋友就会慢慢变少。成绩不好的小孩应该要更用功才对,偏偏他们却不用功;而成绩好的人则拼了命地念书。 同样的事也可应用在工作业绩上。越是业绩不好的业务员,越应该认真投入工作。可是平日在电影院或漫画咖啡店中打发时间的,尽是一些应该更努力工作的业务员。而人们觉得应该要休息一下才好、业绩已经很不错的业务员,却绝对不会去那种地方。因为他们会更加投入地工作,有始有终地让业绩蒸蒸日上。 这个不可思议的原则,也可套用在幸运或运气上-- 越不幸、越需要幸运的人,越不珍惜幸运。 越幸运、已经不需要幸运的人,就会越珍惜幸运。 为什么会这样呢?成绩不好的孩子之所以不用功,是因为他们从没想过"还好,用功了",无法去预测成绩变好的自己。业绩不好的业务员无法专心投入工作,是因为没有致力于提升业绩的经验,无法去预测成为顶尖业务员的自己。不幸的人不会去珍惜幸运,是因为认为没有幸运或机遇这种东西;之所以认为没有幸运或机遇这种东西,是因为过去从来没有幸运到不行的喜悦体验,一直无法去预测幸运的自己。 人们真的会很珍惜过去从未体验过的幸运吗?会真心相信吗?即使对新庄来说,会有"第一棒就安打"的预感,是因为"第一棒→安打"的条件反射在大脑形成的缘故。入选新球员选拔第五名、从高中就加入阪神的新庄,在初次登场的打击中,就击出了决胜全垒打,为他的处女作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这种鲜明的记忆会让大脑产生错觉:"这次一定也能打击出去。"将在日本的棒球经验与大联盟摆在一起考量,是不合乎情理的愚蠢错觉,而那个错觉=预感,则完美地实现了。 也就是说,预感是有过去的经验印证的。成功的预感拥有成功的过去记忆资料,失败的预感则会从失败的记忆资料中出现。 天才预知能力障碍 "失败为成功之母"这句格言曾经大大地鼓励了我。年轻时的我把它当作座右铭,每次失败时都会想起,自己安慰自己。可是仔细思量之后,觉得再也没有比它更敷衍的格言了。如果它是正确的,现在世界上应该到处都是成功的人了。毕竟世界上99%的人,即使想成功,却也尝尽了失败。 所以现实状况应该是-- 失败为"失败之母"。 成功为"成功之母"。 要说明这个理论很简单。由于经常失败,失败的记忆资料就会越多,因此就容易去预测失败。 失败可以轻易想象,但成功的蓝图却怎样都无法成型。由于集中在"可能又会失败"的负面想象训练上,结果就真的会彻底失败。
另一方面,成功体验越多,就越能预测成功。因为预感会直接变成结果,那个好预感会不断实现,完成无法想象的奇迹。职棒读卖巨人队的长嶋茂雄教练,绝对是拥有惊人"肯定式预知能力"的人,但那并不是因为他很注重正面思考的关系。他只是刚好在年轻时累积了成功,塑造出无法想象失败的体质。到了锦标搴的终场,距离冠军队伍虽然差了九局,他仍然相信会获得优胜。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预知能力障碍,但却是伟大的预知能力障碍。 以长嶋教练这个例子来说,他原本就是记忆资料库布满成功案例、道道地地的天才型人物。而我们凡人,也可以像他一样拥有预知能力障碍。
更多阅读
第15节:我们的边缘大脑(5)
系列专题:《超强阅人术: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 Box 3:好记性的大脑 大脑的边缘系统就像一台计算机,能够接收或保存来自外界的数据。边缘系统能对消极事件的经历(比如手指被火炉烫伤了,受到人类或动物猎食者的攻击或受到让人沮丧的
第13节:我们的边缘大脑(3)
系列专题:《超强阅人术: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 战斗中的士兵也会采取同样的反应。当“排头兵”冻结时,其他人也会冻结,无须任何理由。 在生活中,这种冻结反应常常是善意的。比如一个走在街上的人突然停住,然后用手拍一下自己的脑门
第21节:否认会让情绪触电
系列专题:《活出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否认会让情绪触电 "投影"是一种很有趣的心理现象,可惜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其原理。我们会不自觉地用潜意识去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表现出为我们所压抑的特质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现出
第26节:以身相殉律(1)
系列专题:《华人世界的创业书:自慢Ⅱ之以身相殉》 Part2 创业十三律 1.创业第一律:以身相殉律 以身相殉的创业家精神 成王败寇自己来 创业第一律:以身相殉律 定律解读: (一)创业是非常人的道路,没有稳定、没有安全,只
第20节:一定要让假期有活干(4)
系列专题:《如何把自己推销出去:总裁的第一份工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求学路,对在读大学生来说,最有效的措施无疑是:一定要让假期有活干。大量成功的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大四到研究生读书期间的四个暑假,马文?鲍尔在一家叫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