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教你如何与人交流:史上最强的沟通术》
听到这话,尴尬的特鲁多禁不住笑了。 07年,中断多年的中日军事高层交流重新启动,拘束总是难免的,也不可能指望一日“破冰”。不过,曹刚川的幽默化解了不少尴尬。 拜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曹刚川向安倍一一介绍中方随团将领,介绍完其他人,曹刚川“不忘”介绍自己,“我是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把安倍和在场人士都逗笑了。双方会谈于是在轻松气氛中开场。
![幽默诙谐的句子 第44节:第四章 诙谐幽默,牢牢吸引对方(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60628879416.jpeg)
在参观京都名胜金阁寺时,看得津津有味的曹刚川经过一个喻义鲤鱼跃龙门的小瀑布。向前又走了一段,看见有真正鲤鱼的水塘,曹刚川故意说,“这些鲤鱼肯定是从那边游过来的。”陪同的僧人听了翻译后哈哈大笑。 当然,日方也很会活跃气氛。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与曹刚川会面时对他说:“日本新内阁被人称为‘日中友好内阁’,因为很多阁僚都很了解中国。”一席话,巧妙拉近了宾主的距离。 省市级的优秀干部也毫不逊色:大连市长薄熙来就以出色的政治领导能力和口才著称。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个记者说大连真绿啊!薄熙来说:“咱干不了大活儿,就种点草。”记者说大连真美啊!薄熙来说:“是驴粪蛋外面光么。”记者说大连盖了新楼,薄熙来说:“那是奶娘抱孩子——都是人家的,或者是外国,或是外省市的投资。” 记者说大连仅这两三年就从一个其貌不扬的城市变成了一个花园城市,市长可真行。薄熙来说:“这是黄鼠狼掀门帘——露一小手。” 记者说市长真辛苦,薄熙来说:“还可以,我们大连人吃得好。”记者说市长身高1米86 真帅气。薄熙来说:“不动脑子的人就容易长大个儿。好了,欢迎大家再来,我们的海风可以无偿送给你们。”满座大笑。 上述故事想必已经让你体会到了这些领导者的魅力。调侃无疑是一种情趣。善调侃的人一定豁达且幽默,雅致且可爱。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复杂的情景如果都能用较强的应变能力,发挥即兴口才调侃一下,闪烁敏锐的思维和智慧,则会增添不少趣味。 常在小区活动室玩牌的老王好久没来了。这次一来,牌友老孙就问:“老王啊,怎么这几天都没看见你啊?” 老王一脸的严肃,说:“别提了,我被‘双规’了!” 老孙吓一跳,问:“啊?怎么回事儿?贪污了?” 老王一笑,说:“哈哈,我儿子、儿媳妇找我谈话喽,宣布我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接送小孙子上幼儿园。” 众人这才明白,哈哈大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融洽。老王的幽默诙谐更是深入人心。 用过于严肃的态度生活,难免太沉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总是唉声叹气,生活必然一片灰暗。如果换一种心态,调侃一下生活,就会显得诙谐幽默,大度自然,每天都会很阳光、很光明,充满希望和快乐。会调侃的人懂得如何给生活添加佐料,受到不公平待遇也会泰然处之,即使心情郁闷,也能通过开玩笑的方式给别人传达某种信息,实质上这种人热爱生活,大智若愚,充满了人格魅力,现实生活中会得到众多朋友的喜爱,因此成功的机会自然比一般人多。 但是,和开玩笑一样,调侃要有一个尺度,尤其是那些可能让对方尴尬或误会的话不说为妙。调侃自己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但用在别人身上时就一定要注意分寸了。调侃与玩笑的分寸与尺度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同样的玩笑开在这儿可以,开在那儿不行,这个人可以接受,那个人或许不能承受。那么,分寸与尺度在哪儿,很显然,在对方那里。也就是说,无论我们的玩笑如何,对方不能接受那就是不合时宜,所以,入乡随俗、因人而异是诙谐、调侃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调侃的目的在于活跃气氛,千万不要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