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美国畅销影评写作指导:如何写影评》
第8节 理论文章 那些比较理论的文章(theoretical essay)--比如,关于电影和现实的关系、电影工业的政治经济基础,或者电影叙事是如何不同于文学叙事的--与前面提到的文章类型截然不同。这类文章的作者常常假定他的读者对具体的类型电影、电影的历史和其他与电影有关的文字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它的目标受众通常是高年级学生或者教授电影研究的老师,他们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电影知识。这类文章的目的是解释电影中更大和更复杂的结构,以及我们该怎么去了解它。下面这篇文章是哲学家苏珊娜·兰格(Susanne Langer)在1953年针对她的目标观众写的。注意其在风格、选词和对读者的设想上与今天的差距:

新的艺术产生了。数十年来,电影似乎只是戏剧表演的另一种方式,一种可以保存且推销戏剧表演的方式。但是,今天它的发展已经推翻了这样的设想。银幕不再是舞台,电影的概念和创作也不再是戏剧。现在就系统地理论化这个新生的艺术形式还为时太早,但是,即使是从现在这个初始状态来看,毫无疑问,我认为--它不仅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而且是一种全新的诗意形式。(Langer,411) 虽然坎比可以在影评中使用诸如"平庸的亡命之徒"、"美国式兜风"和"重要且激动人心的电影"之类的表达,在兰格的文章中它们也许就显得有点不恰当了。这并不是在肯定一种风格而否定另一种风格,而是看读者是谁。一个研究电影的新手可能会对兰格的那些研究电影理论的文章,即使是相对容易理解的,也感到有些困惑。原因是这些新手不是作者预先设想的目标读者。她所设想的读者是那些研究过历史、美学、哲学及对舞台艺术与电影之间的争论有所了解的人。她写作的目的也显而易见(使她的读者确信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重要性)。当我们意识到她的目标读者是那些对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表示怀疑的学术界知识分子时,她说理的方式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