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劳资纠纷防范与应对一本全》
【风险规避】 1?不使用未达到法定的职工录用基本条件的人员。 2?对应聘人员进行严格的身份核查。 【风险分析】 关于工资总额和最低工资标准,我国《劳动法》规定:任何用人单位支付给每个职工的劳动报酬,都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而且各个地方根据本地的基本情况,还会制定本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用人单位要注意,不仅要注意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还要关注本地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免触犯《劳动法》及相关法规。这样一旦劳动者运用法律的手段,可能给企业带来时间的浪费和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社会效应。 【风险规避】 关注国家的法律和本地的劳动法规,根据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第11节:制约劳动行为能力的因素中存在的风险及规避(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53852910028.jpeg)
【风险分析】 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都有规定。现在,还有一些企业,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而不给予补偿;或者劳动环境不能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如果出现这方面的纠纷,企业不仅要根据法律补偿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的价值,或使劳动环境达到国家标准,而且还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风险规避】 1?尽量避免延长劳动时间,实在由于业务需要的话,也要对延长工时进行补偿。 2?美化工作环境,在达到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还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二、用人单位的行为能力 国家建立了用人单位资格确认制度,以规范劳动力市场准入。主要内容有: 1?用人单位资格确认权由劳动力市场主管部门统一行使,具体来讲,就是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厅)行使。 2?以强制登记作为用人单位资格确认的基本方式。即只有经劳动力市场主管部门核准符合用人单位法定必备条件而予以登记者,才取得用人单位资格。 职工编制纳入国家编制的用人单位经同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符合用人单位法定必备条件的企业分支机构经法定主管机关批准或者特许,才可办理用人单位资格登记。 用人单位的行为能力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制约: 1?财产。用人单位只有具备一定的归自己独立支配的财产,才能够使用劳动力并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有了财产才能购买生产资料,才能成为用人单位。 2?在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占有生产资料只有与一定技术因素结合,才可能构成符合法定要求的劳动条件。特别是履行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义务更依赖于技术条件。此外,用人单位要求职工完成一定的劳动定额,也必须以具备一定技术条件为前提。 3?组织。用人单位只有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才能将劳动力在一定分工和协作的条件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所以,要求用人单位具有一套合法的劳动组织机构和劳动规则。 在实践中,用人单位的职工容量和劳动效率同组织条件的关系尤为密切,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的水平,也会受组织条件的影响。 用人单位作为一种组织体,其行使用人权利和履行用人义务的行为只能由一定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代表其实施。这种机构和人员就是用人单位用人行为能力的实现者,代表用人单位行使用人权利和履行用人义务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统称为单位行政。 在用人单位内部,凡是职权含有对职工行使用人权利和履行用人义务之内容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都属于单位行政。个体经济组织结构简单,其单位行政一般只限于经营者本人。 用人单位的党、团、工会、妇联同用人单位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性质,单位行政的范围不包括用人单位的党、团、工会、妇联等组织。在单位行政的系统内,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所能行使的用人权利、所能履行的用人义务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