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以来,珠三角一带的“民工荒”呈现愈演愈烈的现象。很多企业面对突如其来增多的订单却招不到农民工,这和春节后很多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境况不可同日而语。同样的情况亦在浙江等地上演,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的供求报告显示,企业总需求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只35.4万人,用工缺口高达25万人。
对于突如其来的订单和不可思议的“民工荒”,乐观者认为这是经济复苏,特别是外需复苏的强烈信号,而谨慎者则认为,这种订单的增加并不能和经济的回暖简单等同,而主要是因为国际订单的长期停滞、企业库存耗竭和季节性需求旺季等周期性因素导致,就珠三角外向型企业的生存环境而言,暂时还不能简单地依靠周期性的“民工荒”而轻言全面复苏。
的确,自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回暖的步伐好于一些权威机构的预测,中国经济的诸多数据如果从环比看更是呈现明显的向好趋势。这说明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天量信贷支持的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日益显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关键数据如果从同比来看,依然在低位运行。拿外贸而言,前7个月从环比来看,进出口已经连续5个月反弹,但就同比的数据而言,1至7月份,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1467.1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其中出口6271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519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6%。累计贸易顺差1074.9亿美元,同比减少12.4%。8月份的数据近几日将公布,机构的预测也比较乐观,比如,路透调查显示,8月出口同比跌幅将为19。6%,较上月的23%明显收窄,贸易回暖的迹象愈加明显。
笔者认为,目前在珠三角和浙江等外贸型企业出现的“民工荒”的确让人看到了进出口复苏的希望,但对于这种明显带有季节性的现象一定要谨慎分析,切勿盲目乐观。对于中国外贸依然在低谷运行,处于负数区间的事实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外贸企业的严峻态势不可掉以轻心。中国海关副署长李克农在本周一就表示,8月出口数据将环比回升,同比下降幅度会减小,但外贸何时重回正增长依然很难预测。因此,在外贸数据本身负增长的情况下,切不可由于季节性旺季对订单的需求而轻言外贸回暖,考虑到欧美等国依然不确定的复苏前景,对于因圣诞节等明显周期性需求导致的订单回升必须有个正确的研判。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下在珠三角和浙江温州等地出现的“民工荒”和2005年爆发的“民工荒”比较,如果说2005年出现的“民工荒”很大程度上属于农民工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自我抗争的话,则本次“民工荒”带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一是自2008年伊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珠三角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大面积倒闭、裁员等使得大量的农民工另谋他途,珠三角不再是农民工的首选之地;二是春节过后,中小企业生存依然严峻,较少了实际用工需求,大量农民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或者在本地创业,或者将选择的目光转向一些内需型的企业,导致农民工的绝对数量减少;三是企业对今年出现的季节性的旺季准备不足,在去年大量裁员而库存消耗殆尽,订单突如其来时则面临用工的缺口。如果以这种季节性的“民工荒”作为判断外贸全面回暖的关键指标,则很可能误判形势,从而误导政策。
就目前大量外贸型中小aihuau.com企业的真实生存状况来看,相对于2008年大面积倒闭,生存困难的情形而言,依然没有很大的改观。首先,社科院等机构之前的调查结论显示,即使在前半年政策盛宴的刺激环境下,因为资源基本流向了大企业,目前依然有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严峻;其次,即使在目前旺季的情况下,浙江温州等地很多中小企业的实际产量仍不足产能4成,大部分订单依然集中在大型企业;第三,在生存都难以确保的情况下,大量的中小企业的转型远远没有完成,对外需仍然具有很强的依赖,而在外贸增长仍然处于负数区间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回暖显然还不是时候。而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六大政策建议更是从侧面印证了中小企业发展形势的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珠三角和浙江等地出现的“民工荒”,当地劳动部门一方面要帮助企业解决暂时出现的用工困难,另一方面,企业要对这种周期性的订单要有正确的预判。同时,金融危机下的“民工荒”将农民工再次凸显了依靠低廉劳动力发展外贸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忽视农民工合法权益、依靠压榨农民工的生存权益建立的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不具有任何抗风险的能力。面对本次出现的“民工荒”,珠三角和浙江等外向型的企业切不可盲目乐观,一定要坚持走痛苦的转型之路,特别是对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包括他们的最低工资给予足够的保障。如果将产品的竞争力依然寄托在挤压农民工的最起码的生存权上面,“民工荒”等怪象将不会走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