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推进生产新思维:活学活用丰田生产方式》
最大限度保护参与者的积极性 当一个企业中的绝大多数员工被发动起来,使得企业在很短的时间里持续地获得大量的提案的时候,才是提案制度真正面临挑战的时候。此时的管理者是否有能力引导提案者提高提案质量,是否有能力及时处理这些提案,并努力完成具体的落实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因为不能处理和落实这些提案的结果,将会大大损害员工进一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热情,甚至使得提案制度的第一阶段工作,也就是发动员工参与、培养员工思考的效果功亏一篑。 企业可以出台一系列保护参与者积极性的措施,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针对管理者的培训--只有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高了,能够让更多的参与者从自己的提案中获益,也就是通过持续改善工作方法,在改善企业效益的同时增加自己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参与者的积极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保护参与者积极性的措施中,必须设计出保护骨干参与者积极性的措施!只要还有骨干持续地提出有价值的提案,企业推进提案制度的努力就会看到越来越大的希望。 在提案数量增加后
![第39节:最大限度保护参与者的积极性](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51330711157.jpeg)
企业每天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员工根据自己的理解所提出的建议,也将是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 作为管理者如何完成快速阅读、并找到症结所在;如何参与员工之间的讨论,并将新方法落实到流程和制度中去,就变成了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如果处理得不好,甚至可能使管理者无法完成正常的日常工作。 这就是强调"提案的日常管理"的原因所在。可以这样讲,从"提案的日常管理"中可以非常直接地体现出企业的工作体系的科学性,体现出企业的管理水平,体现出日常工作的规范程度,体现出管理者工作方法是否有效。所有这一切的内容,最终将归结于"标准作业"。 提案制度与标准作业的互动 没有提案制度的成功,不可能想象标准作业可以成功。因为标准作业涉及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多且杂,并需要在不断的变化中完成调整。因此没有绝大多数员工的参与,没有用贡献自己智慧作为前提,持续推进标准作业的工作是不可以成功的。 没有标准作业的成功,不可能想象提案制度可以成功。要求现场操作人员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流程,很可能属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如果要求他针对"如何缩短拧紧螺丝的操作时间"给出建议的话,很可能会得到答案。因此如果要让更多的员工针对自己熟悉的工作提出建议,推进标准作业的工作就是最佳的选择。 如何在提案制度与标准作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如何让这样互动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增加提案的数量和质量的同时,不断完善标准作业;在完善标准作业的过程中启发更多"更直接"和"更有价值"的思考,就是管理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