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推进生产新思维:活学活用丰田生产方式》
小组活动与提案制度 所谓小组活动,一些人组织在一起,在破除等级化管理中的弊端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如何发现问题"和"怎样有效地解决问题"两个点,在工作中展开讨论,甚至是在工余时进行研究。 根据国外的经验,要保持提案制度的生命力,要持续提高提案制度对于企业改善各项工作的价值,能不能开展小组活动就是关键。 根据我们国家企业的实际,开展小组活动的最初阶段,很可能需要在管理者之间首先展开有效的互动,也就是首先为管理者"安排一些需要直面的问题",甚至是在一定的限期内要求管理者拿出改善的方案。 到底是谁的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当管理者发现一些问题并试图纠正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 管理者问:"为什么是这样?"(面对M操作) 操作者回答到:"一直是这样的!"

管理者引导说:"这样会不会导致A(指某种问题)的发生?如果要避免A的发生,你该怎么做呢?!" 操作者继续说到:"我也不知道,从我到这里时,就一直就是这样的!" …… 面对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的管理者会说"看到了吗,员工素质就是这么差!"、"你知道吗?就这件事,我已经纠正过他很多次了!" 操作者之所以没有在操作其他内容,不正说明操作者的工作是由管理者安排的吗?退一万步想一想,管理者为什么没有安排一个更适合的人来完成M操作呢? 用提案摆脱"常识"中的错觉 面对类似上面的问题,可以用提案摆脱"常识"中的错觉--直接将"合格地完成M操作,需要什么样的操作者,在上岗前需要培训哪些内容?"、"如果M操作中的某些环节始终做不好,要不要从如何改善工艺的角度重新安排工作?(特别是更熟练的工人,甚至是管理者也不能合格地完成相关操作时)、"当工艺被证明没有问题后,再出现哪些问题需要惩罚操作者,再出现哪些问题需要向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等内容列为命题提案,让更多的人思考如何才能解决类似问题的答案。 看到了吗,将"到底是谁的问题"中的现象,拆分到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命题提案中以后,人们关注的重点也将随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所以,企业完全可以用提案摆脱"常识"中的某些错觉。 结论 所谓提案制度并不是简单的意见箱,更不是意见的集合,它是不断改进标准作业的工作体系,更是帮助管理者设计出更科学的工作体系的辅助工具。 管理者对企业的进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能不能持续推进提案制度,体现着管理者用什么具体形式落实自己对于企业进步的责任。 要保持提案制度的生命力,就必须保护参与者的积极性;要提高提案的质量,就必须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又有质量的"命题提案"。而不能不做到这两点,关键在于管理者,在于管理者自身的学习能力。 只有在丰田生产方式的系统中看提案制度,才能找到如何有效建立并持续推进提案制度的具体方法。其中能不能与标准作业的工作完成良好的互动,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