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女性魅力修成手册:游戏规则女人来定》
(1)女权,出现在电影里 而在悬疑片中,常有女性以病弱或残障的形象出现,加强女性为弱者,男性为强者的印象,这样的倾向到了20世纪50年代更加严重,随着电视的出现,经济不景气使女性的地位更加后退,让女性不得不尽全力去面对结婚问题,这时期的女性,想要利用女人形象来克服现实。 这时候的韩国电影由于受到美国的影响,开始产生变化,尤其在女性的思维上也引起变化,而这些就据实反映在电影中。1955年上映的《自由夫人》,对于韩国女人的女性观“顺从的美德”带来了偌大的变革。 《自由夫人》里的女性摆脱了过去的压抑,与有夫之妇坠入爱情,反映出当时的颓废的社会风潮,而造成强烈的冲击,但是韩国社会和电影还是留恋于女性传统形象之忍苦精神的象征——“春香”。 对当时的女性来说,还是将自己的梦想和理想投影在他人、家人、爱人身上,自身则呈现出牺牲的姿态,不会烦恼自身的问题。所以当她们试着要打破男人为主的观念或旧时代思想的架构时,还是受到严重的指责。 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展开人权运动,在这些变化中由于女性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加上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学学位的普及、女性参与社会的野心也增强,而避孕药问世更让女性从生育问题中得到了解放,近期更有日渐升高的离婚率,让女性对于结婚的价值观,也开始出现变化。 但是电影并没有反映出这种现象,对于女性的关心仍局限在性关系上。由于这种电影趋势,而使大家的注意力依然集中在性的象征上,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玛丽莲?梦露的走红。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视的普及,戏剧内容更是强调“性”话题,仿佛男性对于女性只是对这些部分感兴趣。 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随着经济成长,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动摇的社会里,女性依然被迫扮演好旧时代的角色,虽然进入了大都会,但是教育水平和内心的需求提升不足,反而成为了经济成长中的附属品。
![第24节:古墓丽影的劳拉,走入现实(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50994802505.jpeg)
随着20世纪70年代产业化的阴影开始出现后,女性变身为工资低廉的工厂女工、中产阶级的女佣、沦落私娼街的酒女等,因而陷入另一种双重的压抑。当时的女性形象反映在电影里,总是表现出扮演沦落风尘的女主角的悲情,有身份差距的爱情遭到背叛,而且在社会的边缘里,孤零零地在现实中苟延残喘着。 在男人为主的体制下,当时的电影可分为三种类型:描述女性孤独牺牲的电影《泪的小花》;以酒女为主角的电影《星星的故乡》和《打猎海豚》;以清纯形象女大学生为主角的《冬季女子》等。 20世纪60至80年代的电影,虽然摆脱了古典传统的崇高形象,但还是无法完全甩掉过去的典型,换句话说,由于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在当时本应该以同等立场加入戏剧的女性角色,并没有出现在电影里,在大屏幕上,女性还是以被男性摆布的形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