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受益终生的快乐圣经:不抱怨的智慧》
莫如苍蝇钻故纸 唐代时期,芙蓉山有一位神赞禅师,在行脚时遇到了有名的百丈禅师。他跟随百丈禅师学习后,便悟道了。他想起自己的师傅还没有开悟,于是决定起程回乡,帮助师父开悟。 师父见神赞回来,便问道:"你在外可有何成就?"
![第49节:莫如苍蝇钻故纸(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407472866.jpeg)
神赞回道:"没有什么成就。" 于是师父便命令他服劳役。 一天,师父在窗下读经,正好纸窗上有一只苍蝇盲目地乱飞乱撞。神赞就自言自语道: "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驴年,是代表永远没有这一年的意思,因为驴不在十二生肖里面。) 师父听了这番话,一脸疑惑。 神赞又说:"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暗示师父整日读经,却未见开悟。 师父于是把经书放下,问他:"你出外行脚都遇到了什么人?学到些什么?"师父听后,遂请神赞升座说法。神赞便把从百丈禅师那里学来的传播给大众。他说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师父听了,感悟道:"我已垂垂老矣,竟还能听如此殊胜的妙法啊!" 后来,宋朝的白云禅师根据这则公案写了一首诗:"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公案中的神赞禅师,巧妙地利用了"苍蝇钻纸故"的情境告诉师父:修行不能只抓着经典、文字不放,必须从心地上用工夫,以求明心见性,否则就像苍蝇。即使百年都在窗口钻,永远也飞不出去!但本性清净无染,本自圆成,只要离开烦恼妄念,便能悟到自在的佛性。 大门敞开着不走,非要撞得头疼脑涨也要从窗户飞出去,这是苍蝇的悲哀。想想我们自己有时也会这样,总是觉得有一件事情、有一个东西、有一个人非要得到不可,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也许就是这种执念让我们忘记了变通,忘记了万物都是通性的,这一条路走不通,他路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一条路走到黑,是对一个人执著的说明,同时也是对一个人固执的表述。有些想法、有些做法究竟合理与否,与时机、处地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心性、思维的变通与活跃才能摒除遗憾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