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传统思想作祟的结果(1)



系列专题:《陌生人变贵人:偏要和陌生人说话》

  传统思想作祟的结果

 第22节:传统思想作祟的结果(1)
  事实证明,我们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整体而言是防备多于开放,尽管有少数对陌生人持开放态度的人存在,但是这种开放态度中也是少了戒备心理。这样就造成了整个大环境,对于陌生人的拒绝态度。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状呢?答案是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影响的结果。

  传统文化中的防人之术

  我们的传统思想有着太多的提防意识,他们认为人是恶的。这是与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有关联的,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江山易主、忠良被人陷害、个人财物受损等,皆因坏人的恶念所致。

  就拿帝王来说,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江山易主,所以,经常绷紧神经,时时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就被人所害,特别对身边的人更是多了十二分的小心。因为经验告诉他们,如果没有高度的戒备心理,就无法捕捉到危险的信号。譬如部下功高盖主、外戚势力强过自己、太监权力过大等等这些信号就告诉他们自己得小心了,于是处处安插耳目和特务,去监视这些人的一举一动,关键时候就狠下杀手。

  皇帝都有如此高度的戒备之心,属于皇帝集权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更是会受其思想的影响。于是,由此衍生了许多防人的指导思想,譬如“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在传统文化中,这种教人如何防备别人的理念可谓数不胜数。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句古训用来说明有些人前面做一手背后做一手,表面上看对你很好,其实一直在背后不知怎么害你,说你的坏话。

  这句古训告诉我们:要看清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只听他的一面之词,一定要深入的了解一个人的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句古训讲的是凡事要多一个心眼,所谓“防人”,实际就是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让人无法加害自己。它充分说明了对待他人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对待别人,不应该存有伤害之心;另一方面,当对别人没有足够了解时,需对他人有所防备,防备他人存有坑害自己的心。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这句古训有两层意思:一是针对熟人,虽然彼此关系密切,但有的话说出来会伤对方的自尊,或者引起对方的妒忌,所以此项注意分寸;二是针对陌生人的,因为不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有的话告诉一个陌生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必须有适当的保留。

  矫枉过正的结果:对陌生人说“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03436.html

更多阅读

第22节:预见5年后的自己(4)

系列专题:《改变命运的态度: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我们可以提供导览服务,载客人游览私房景点,品尝道地①的美食。当然,还包括以最实惠的价格买到最富当地特色的纪念品。  面对这个危机,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认为未来我们的车队要做的是

第20节:管理好自己的形象(1)

系列专题:《女人成功的另一种境界:厚黑女人》  第3章 学会演戏:戴上面具再跳舞  管理好自己的形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们大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个人给予外界的整体印象,它通常指能引起别人思想、情感或审美活

第22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2)

系列专题:《销售中的心理策略:销售攻心术》  那么,当销售遇到困难时,应如何消除障碍性因素、以良好的心态顺利地开展销售呢?  (1)燃烧你的热情。它能够帮助你走出失落的心境,重新点燃你的激情,让你的特长有用武之地,使你很容易就能达到预

第22节: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19)

系列专题:《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  结果你再怎么努力,提出来的数字还是太接近公元29年,亚历山大实际死于公元323年。  硬塞给你的“锚定点”  康奈尔大学的拉索教授,也曾向500名正在修MBA的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他的问

第22节:改变他人态度的DLARB法则(1)

系列专题:《心理操纵术:掌控他人的力量》  第2章如何改变他人的态度  心理喜好和角色意识等内在的固有观念左右着他人的态度。如果你试图改变他人的态度,你就必须深入对方的内在意识中。  下面这样的情况你遇到过吗?  一位妈妈

声明:《第22节:传统思想作祟的结果(1)》为网友难诉衷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