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引爆点(34)



系列专题:《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

  下面是另一个关于说服力微妙之处的例子。有一大群学生被召集到一家制作高科技耳机的公司,他们被告知要参与一项市场调研工作。公司给每人发了一个耳机,想要检验一下使用者在运动,如上下舞蹈或来回摇头时,耳机的播放效果如何。所有的学生都听了琳达?朗斯达特(Linda Ronstadt)和老鹰乐队演唱的歌曲,然后又听了收音机里的一篇社论,是关于高校应该把学费从587美元提高到750美元的讨论。要求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听到磁带里的社论时用力上下点头。要求另外三分之一的同学在听到社论时左右摇头。最后三分之一的同学属于受控制组。要求他们别乱动头。听完之后,每个学生领到一份简短的问卷,问题涉及歌曲的听音质量和摇头造成的听音效果。对问卷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才是实验员们真正想得到的信息,该问题是:您觉得本科生每年应该交多少学费比较合适?

  正如对3位新闻播音员的调查结果一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同样令人难以置信。那些不晃动头部的学生对听到的社论无动于衷。他们觉得收取582美元学费比较合适,或者就收取已经规定的数额。那些一边听社论一边左右摇头的学生——尽管他们认为自己当时是在检验耳机的质量——坚决反对提高学费。他们希望把学费降低到平均每年467美元。而那些上下点头的同学觉得社论很有说服力,他们希望把学费提高到平均646美元。这个简单的上下点头动作,虽然表面上看完全是为了另一个原因,却足以让他们支持一个让自己多掏腰包的政策。可见,这里的点头动作与1984年大选时彼得?詹宁斯的微笑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这两项研究对我们了解汤姆?高这类人,或者说,我们生活中的推销员,具有重要而有效的启发作用。第一个实验表明小事情显然和大事情一样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耳机研究中,那篇社论对于不晃动头部的学生没有多少说服力。但是,听众一旦上下点头,社论发挥了巨大的说服作用。就詹宁斯的情况而言,马伦认为一个人支持某个政治家的微小信号通常无关紧要。但是,当这种信号以特殊的而且是人们毫无防备的方式出现时,它就会突然间产生很大作用。马伦解释说:“收看电视新闻时,人们不会有意识地排除偏见或者觉得自己应该与新闻播音员辩论一番。这不像是有人在劝你:这位候选人不错,值得给他投票。这不是明显的文字信息,所以大家不会认真思考。这种信息太微妙了,因此也太不易察觉了,所以大家很难提防。”

  这两项研究的第二个启示是非文字性暗示与文字性暗示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我们在讲话时,微妙的周边环境可能比谈到的内容更重要。但是,不管怎么说,詹宁斯并非有意要在他的新闻播音中注入各种亲里根信息的。事实上,如我所提到过的,大家都注意到了,美国广播公司是对里根最有敌意的。艾伯塔大学的加里?韦尔斯和密苏里大学的理查德?佩蒂在耳机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如果电视广告的画面能使观众的头部反复垂直运动(比如,像上下弹动的球一样),这则广告就会非常见效。”观察事物时伴以简单的身体运动能对我们的感受和思维产生巨大影响。

 第34节:引爆点(34)
  这两项研究的第三个启示,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启示,就是说服工作往往是通过大家不喜欢的方式发挥作用的。这里不是要告诉大家微笑和点头都是下意识的信息。其实这些信息直截了当,就摆在桌面上。只是因为它们太为微妙。如果问一下那些点头的同学,他们为什么愿意大幅度提高学费——是他们自己要付的学费——不会有谁回答这是因为听社论时他在不断点头。他们很可能会说,这是因为他们觉得社论特别有见解,特别高明。他们会把自己的态度归因于一些显而易见、合乎逻辑的理由。相同地,观看美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的观众中,那些投票支持里根的人绝不会告诉大家,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彼得?詹宁斯每次在提到里根总统时都会微笑。他们会说,这是因为他们喜欢里根推行的政策,或者他们认为里根干得很出色。他们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决定竟会受到新闻播音员一个微笑或一次点头这类随意的而且似乎是毫无意义的动作的诱导。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搞清楚汤姆?高这类人如此富有说服力的原因所在,我们就不能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他的口才上。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微妙、隐蔽以及没有付诸于语言的东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03256.html

更多阅读

第32节:引爆点(32)

系列专题:《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  可以想像,有人买了这本手稿书后,拼命去记住每一个回答。也可以想像,此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忆熟悉了书里的材料后,开始考虑对于不同的客户应该使用哪种回应方法。如果把此人与客户之间的交谈笔录下来,

第31节:引爆点(31)

系列专题:《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  汤姆?高是加州托兰斯市(洛杉矶南部的一个城市)。他所在的卡文希-高公司在南加州是同业中最大的一家,也是美国最知名的金融公司之一。他每年净收入数百万美元。唐纳德?莫因是一位行为心理学家,写过许

第30节:引爆点(30)

系列专题:《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  在与阿尔珀特交谈过程中,我提到自己几周后要去洛杉矶一事。他立刻说:“在威斯特伍德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地方,叫世纪威尔希尔。它是一家提供早餐的旅馆,房间都特别棒,还有热水浴池,有地下停车场。我上

第29节:引爆点(29)

系列专题:《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  应该说明的是,阿尔珀特并不是一个可憎的假装什么都懂的人。当然,很容易看出他是哪类人。甚至他自己心里也非常明白。阿尔珀特告诉我:“一次,在超市里,我站在一个小孩旁边,他得出示身份证才能买香烟。

第28节:引爆点(28)

系列专题:《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  普赖斯认为,一半以上的美国人都认识一位内行,或者认识某个性格接近内行的人。实际上,她提出这一概念是因为她自己在研究生院读书时遇到过这样一个人,此人深深地印在了普赖斯脑海中,以至于他的个性成

声明:《第34节:引爆点(34)》为网友大爷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