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吴协恩在出任村党委书记时,发表了一番就职宣言,值得一读: 我们新一届党委要按照“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的标准,建设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 花3年时间,发展“五业”(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业),实现可用资金50亿元,使大华西的“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和“五子”(房子、票子、车子、孩子、面子)再上新台阶。作为我们来说,要建设“五个五”,实现“五个五”,关键要团结“五种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谓“五种人”,就是大华西本村工作的人,大华西在外面工作的人,在华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打工的人,吸收国内外华西需要的人,以及前四种人中德才兼备的人。我们要团结这“五种人”,调动这“五种人”的积极性,发挥这“五种人”的才能,增强更大的力量,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而努力奋斗!”(以上参见华西村选编的材料)
![第9节:孝经智慧(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24277956409.jpeg)
这是由家庭的孝,推衍为对一个村、一个集团公司的爱、敬、忠的表现了。 再说个孝子企业家施正荣的故事。2007年8月,随着百亿身家浮出水面,43岁的施正荣荣获“中国新首富”桂冠。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北京时间2005年12月14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在《福布斯》杂志2006年“全球富豪榜”上,现居中国、国籍为澳大利亚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以22亿美元排名第350位。 施正荣是个出色的企业家,也是一个孝子,他的经历非常奇特。1963年,施正荣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一户姓陈的人家,是双胞胎之一。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他说:“家里非常贫穷,无法同时养活两个孩子。而我的养父母家刚出生的一个女孩却因疾病夭折了。所以,我就被送到施家,由他们抚养长大。” 因此他是在养父家中长大的,姓施,不姓陈。他说:“因为两家离得不远,所以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大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到十岁就很清楚了。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跑回原来的家,也从来没有埋怨自己的亲生父母。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多事情都是迫于无奈。” 出生没几天的施正荣便因为家庭贫困被送到了施家。骨肉分离,这件事多少带有些悲剧色彩。可事实上,施正荣不仅没有怨悔,对施家反而充满感激之情:“养父母对我非常好,甚至超过他们的亲生孩子。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不管家庭有多拮据,养父母都全力支持我的学业。没有他们,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施正荣还说:“家里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爷爷,一个是母亲。” 说起爷爷,施正荣满脸幸福,“他解放前就是帮助寺庙理财的人,很有经济意识。他从小就告诉我,‘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那时候不让做买卖,但是他还是能找机会在附近几个县做些小生意,所以家里经济一直都挺好的,印象中我就没有挨过饿。”对于母亲,施正荣更多的是尊敬:“母亲对人特别好,那时候家里附近有一些外地来的工人,过年过节的时候,母亲就把他们请到家里一块吃饭,这是很少见的,平时帮助别人她也总是很舍得,这让我长大了以后很懂得要和别人分享。”无锡尚德上市之后,施正荣很快拿出了几千万元成立了一个基金,取名“施氏家族慈善基金”,以示对施家的感恩之情。(参见《东方企业文化》,2007年,范学凤等文)笔者还从电视媒体上看到,施正荣为自己的养父家建造了一座很好的别墅,造了桥,还专门修了一条通到施家的公路。 笔者还要再说一个日本的孝子企业家与《孝经》的故事。 日本有很多名人文库,一是私人藏书的文库,一是大学图书馆中的名人文库。现在京都大学所藏清家文库中有《孝经述议》、《周礼疏》、《中庸》三书,早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时就已经非常珍贵,现在被定为日本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