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孝经智慧(26)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至今浙江还有丁兰的文化遗存的踪迹距杭州市中心约十多公里处,有个丁桥镇,据说此地乃汉朝孝子丁兰的故里。后人在此建丁桥、兰桥,遂以此为地名。又因镇旁有丁、兰二桥,所以此镇也以桥命名。《杭州市地名志?丁桥乡》:“丁桥(自然镇),丁桥乡和丁桥居委会驻地。西南距杭州市中心约12公里。此地乃汉朝孝子丁兰的故里。丁兰,事母至孝,母死,刻木为像,事之如生。镇旁有丁、兰二桥,镇以桥名。” 早在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历代古墓》有载:“丁兰母冢,故居在艮山门外三十六里丁桥之右。母死,刻木事之如生,冢在姥山之东。”南宋《咸淳临安志》卷八七:“丁兰故居,在今艮山门外三十六里丁桥。”民国年间在此建乡,属杭县。1953年从杭县划入杭州市,仍称丁兰乡,1956年改称丁桥乡至今。 不过关于丁兰的故事也有不同的传说记载,如《孝子传》记录: 丁兰,河内野王人也。年十五丧母,刻木做母,事之供养如生。兰妻夜火灼母面,母面发疮。经二日,妻头发自落,如刀锯截,然后谢过。兰移母大道,使妻从服,三年拜伏。一夜忽如风雨,而母自还。邻人所假借,母颜和即与,不和即不与。邻人曰:“枯木何知?”遂用刀斫木,母流血。兰还悲号,造服行丧。廷尉以木感死。宣帝嘉之,拜太中大夫者也。 这就有点恐怖并且更含怪诞的感觉了。《初学记》也有记载: 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后邻人张叔妻,从兰妻借。看兰妻跪投木人,木人不悦,不以借之。叔醉疾来,酣骂木人,杖击其头。兰还,见木人色不怿,乃问其妻,具以告之,即奋剑杀张叔。吏捕兰,兰辞木人去。木人见之,为之垂泪。郡县嘉其至孝通于神明,图其形象于云台也。 这些版本与《二十四孝》的比较,可以看到孝子的孝行被不断地加工,虽然诸版本都一个样地有不可相信的荒诞内容,但《二十四孝》的内容更显得简洁些、明快些。
陆绩:怀橘遗亲 《怀橘遗亲》讲述了东汉陆绩作为一个六岁的孩童就知道爱母亲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三则故事。 [后汉]陆绩,字公纪。年六岁,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有诗为颂。诗曰: 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绿橘,遗母事堪奇。 【评说】 陆绩(187~219年),三国时吴郡吴县(今属苏州)人,字公纪。 陆绩六岁时,曾随其父到九江袁术那里去做客。袁术拿出橘子来招待他们。陆绩将三只橘子揣藏起来,等到告别跪拜的时候,橘子掉在了地上。袁术便开玩笑,说:“陆家小儿郎作宾客,还要怀揣橘子吗?”陆绩跪下,回答说:“吾母生性最爱橘子,想要留给母亲。”袁术对他的机警和孝心大感惊奇。后人有诗为颂,意思是:孝顺皆是出于天性,比如人间的六岁儿童就是这样。怀藏橘子留给母亲,这也堪称奇事了。 《二十四孝》中有几则是讲述孩子的孝行的,这一维度的故事突出一个主题,那就是爱父母是一种天性,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其次,这也回应了《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人生的第一阶段,即在一个人儿童的时候,就可以懂得孝顺双亲。 江革:行佣供母 《行佣供母》讲述东汉孝子江革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四则故事。 [后汉]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获免,佣力以供亲。 【评说】 这一则故事出自《后汉书?江革传》。东汉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少失父,独自与母亲居住。王莽新朝政治腐败,战争频仍,天下大乱,为躲避战乱,江革背着母亲弃家出走,四处逃难,历尽艰难险阻,常常靠采拾来供养母亲。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