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开启婚姻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嫁人的资本》
婚姻需要讲究资本的"门当户对" 说到嫁人,我们自然会想到一个词:门当户对。 "门当"与"户对"最初是指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门当"原本是大门前左右的石墩或石鼓,"户对"则是指门楣上方或门楣两侧的木雕或砖雕,且为双数,两对4个,称为"户对"。"门当"与"户对"常常被同呼并称。又因为"门当"与"户对"上往往雕刻有适合主人身份的图案,且"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又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大小,所以,"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还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后来,"门当户对"逐渐演变成了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标准。 古时候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多由父母或官方包办,门当户对是成婚的先决条件,除非皇上选妃或有钱人纳妾,只看美貌,不看出生。 从梁山伯和祝英台,到张生和崔莺莺,"门当户对"的观念总是以棒打鸳鸯的丑陋面目出现,被追求爱情自由的人们口诛笔伐。 这里所说的"门户"在以前是指旧社会按政治等级和经济贫富而划分的"门户",那么在现代,我们还需要提倡"门当户对"吗? 王梅和她老公刘兵谈了4年的恋爱,王梅家有钱又有地位,刘兵的家只能用穷困潦倒来形容。大学毕业后,王梅的家人给刘兵安排了大学老师的工作。结婚后,王梅觉得老公应该对她的父母和她更好。可事实上,她感觉不到那份温馨,她觉得自己似乎不了解刘兵。 王梅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生性开朗,刘兵和他的父母却很敏感,而且刘兵的父母经常在他穿着王梅父母给他买的衣服时对他冷嘲热讽,说他看不起自己的家,贪图富贵,把刘兵贬损得无地自容。 这样的事情多了,刘兵身上就背负了很大的压力,总是感觉很自卑,在王梅的家人面前更觉得矮了几分,最后连自己的家也不想回去了,因为那房子是王梅的父母给他们买的。王梅觉得很不能理解,刘兵为什么让她觉得那么陌生。
![第7节:婚姻需要讲究资本的‘门当户对‘(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2133429624.jpeg)
王梅的妈妈以前就曾经告诫过她: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以后会有很大的麻烦。 王梅一点儿也想不通,自己拥有好的条件,又有好的家世,而且和刘兵也是有感情基础的,到了最后为什么却还不幸福呢? 是的,王梅有资本,但是她错就错在没有考虑她的资本到底要怎么用,也没有意识到她的资本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去欣然接受的。她的资本适合和刘兵谈恋爱,却不一定适合和刘兵结婚。如果当初王梅听她妈妈的找个门当户对的人结婚,也许结果会不一样。 我们不是说门不当户不对就一定不幸福,幸福如饮水,冷暖自知。但是你永远要记住一件事,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古人说的"门当户对"为什么有其合理性?想想看,你为了爱去接受与你自己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另一家人,你能坚持多久? 家庭氛围、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在一个家族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即便周围的环境有变化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两个家庭如果有相近的生活习惯,对现实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会有共同的快乐,才会保持更长久的彼此欣赏,也才会让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拿王梅来说,如果她的家庭和刘兵的家庭稍微有点共同语言,刘兵的父母就不会施压给刘兵,同样,如果王梅是和刘兵在同一环境里成长的,她也能更多地理解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