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场成功第一法则:做不抱怨的员工》
董事会对这3年的业绩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会议中,有名年轻的经理站起来说道:“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太过分了?”
![第46节: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15761252025.jpeg)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位年轻的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14年的营业额增加了12%。 扩大1毫米,将13年的思维定势打得粉碎,也给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面对停滞不前的业绩,我们是抱怨有限的市场,还是将密封的脑袋打开1毫米,让新知识、新事物、新创意进入其中?答案不言而喻。 每个企业都欢迎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的员工,因为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从20世纪中期至今,招聘人才由最早看文凭到注重经验,再到如今青睐创新精神,这是人才理念与时俱进的深刻体现。所以,开拓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重要标志。 >> 不在枯燥中抱怨,就在问题中改变 很多人的工作只是机械性的重复劳作,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工作和挑战没有任何关系,于是,他们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抱怨上。在不停的抱怨中,有些人离开了,有些人消沉了,完全不记得初出茅庐时的雄心壮志。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思路上的改变。 有一位年轻人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从事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每天检查石油罐盖是否自动焊接完全,以确保石油被安全地储存。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公司经理认为这个工作最适合一个学历不高、也不会什么技术的年轻人。 每天,年轻人都会看到机器成百上千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首先是石油罐从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然后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工作完成后,油罐下线入库。他的任务就是注视这道工序,从清晨到黄昏,检查几百罐石油,每天如此。 前几个在此工作的人对这种枯燥无味的工作厌烦极了,每天都向自己的主管抱怨不休,最后他们被一一解雇。这个年轻人在经历了开始的那段烦躁后,选择了留下,他深信这一切是可以改变的。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年轻人在机器成百上千次的重复动作中,注意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一定会滴落39滴,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滴没有起到作用。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这将会节省多少焊接剂? 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用这种机器焊接的石油罐存在漏油的问题。但他不灰心,很快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解决了上个机型漏油的问题,同时每焊接一罐石油都会为公司节省一滴焊接剂。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就是这“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掌控全美制油业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