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李四接着又问:“不到20年能算老朋友吗?”张三反问:“那您认为要交往多少年才算老朋友?”李四又说:“得20年!”张三扳指一算,还差3天才20年,他无可奈何地对李四讲:“李科长,让一让好吗,只差3天,就让我和王同志算老朋友好吗?”李四来劲了:“张科长,我再问您,差3天是老朋友,让过去了,那差4天算不算老朋友?”张三想,差3天都是,再差1天当然应该是了,于是回答:“当然是了!”“再多差1天,差5天呢?”“也是!”“差6天呢?差7天呢?差到最后,刚刚交往1天的、1秒钟的,也是老朋友吗?”张三愕然:“怎么会这样呢?”在逻辑学上,这叫“秃子悖论”。 没有哪一本书说要交往多少年才算老朋友,老朋友和新朋友,这“老”与“新”都是模糊概念。 精细化管理很时髦,细节决定成败,精细、精确、精准、精工、精巧、精湛、精密,等等,似乎一切精细都是好的。 其实,也不一定,一直精细下去,哪儿是个头哇?精细过度则是烦琐!有的时候,模糊也是一种创新,模糊管理也是管理的一种创新。 当然最好是模糊与精细结合,有所侧重,交替进行。 新与旧、新与老、新与陈,也都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本身也都是模糊的、发展的、变化的。 旧的东西,最初也都是新的,过了一定的时日,就陈旧了。 新的东西,如果不更新、不持续更新,它就会旧了。 所以,要创新,还要不断再创新。 创新与守旧是对立的,但是,旧的东西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也可能就是一种新了。 比如古董,太旧了,不旧不成其古董,如果是老古董,那就是老老、旧旧了。 但是,人们把古董称为文化,它在当时是创新的,它在现代有新的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增值空间、文化底蕴,等等。 而且,对一些旧式的东西,还要“修旧如旧”呢。 客观事物本身无新旧之分,是人们对事物进行了综合分类。 把一直存在的、一直感觉到的事物称为旧,把未曾见过的、变化了的、罕见的、具有一些新特征的事物叫新。

新与旧不是绝对的,具有十分明显的相对性。 相对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主体,甚至是不同的感觉,一定的比较。 比如说,在中国实施市场经济就是新,而世界上市场经济实施了好多年了。 我国实施它,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它是新的经济形式。 而就是市场经济,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既有世界市场经济的共性,也有我们中国市场经济的个性、特性,这样的个性和特性,又是一种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