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1616年开始,伽利略开始受到罗马宗教裁判所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 在他离开人世的前夕,还重复着这样一句话:“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 ”1983年,罗马教廷正式承认,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是错误的。 坚持“日心说”的布鲁诺在火刑面前,仍然不改初衷地大声呼喊:“地球仍在转动!”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虽然许多没有好下场,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如商鞅变法,就是这样。 商鞅变法,目的是让秦国“富国强兵”。 但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此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 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 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 可是,公元前338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秦惠王。 公子虔等乘机发动反攻,诬陷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加上变法在措施上的确太苛刻,连坐法太残忍,后来,朝廷将商鞅逮捕并车裂,即五马分尸。 商鞅的新法,为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第20节:二、创新之意(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14439810819.jpeg)
还有我们许多革命的仁人志士,有的家庭本来就是大户人家,有的是留学归国人员,有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和工人,是劳苦大众,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为了埋葬旧社会,建立新中国,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这是伟大的创新、创举,但要抛头颅、洒热血,这是最大的风险和危机。 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步步在创新,步步有风险和危机,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不可能退到旧社会去,也不可能退到计划经济时代去,改革的代价和一些风险是不可能避免的。 创新者自己有风险,创新的结果难料,对创新者自己来说,创新的不确定性可能使创新者“如履薄冰”、“如走钢丝”、“处处有地雷”。 创新后对别人的风险,创新的结果要么使别人受益,要么让别人蒙难。 有的风险是已知的,难料的,难以预测的,人们可以进行一定的控制;但是,大多数的风险是未知的,人们可能知道风险,但什么时候发生、以什么形式发生、影响有多大,破坏性将持续多久,等等,都是未知的。 技术上的创新可能要好一些,哪怕如同爱迪生发明创造时,失败了上千次,权当每一次挫败都是成功,失败了重来,还会落得个坚忍不拔;而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创新,则更加艰难,付出的代价也可能更大,甚至有时损失是全局性的。 2008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实际上也是美国金融的种种创新,特别是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加上失去严格的监管,影响全球经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惨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