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权威教育专家助你立志:立志要趁早》
你看,我们"适应"了社会,放弃了自我,最后就会导致"平庸"--与所有人一样的,与标准一样的,毫无特点。一个平庸的人,不管他做得再"出色",也还是一个平庸的人。我们所要努力的,就是要证明自己并不平庸,而是一个独特的、鲜活的、有独立思想的人。绝对不要因为这所大学要的是"领导力",我就变成一个领导。如果你写出来的不是自己,而是按照一个模子造出来的标准像,这与现行教育制度的理念没有任何区别。大学需要的是个体的人,带着他们的个体人格,给大学注入独特的那一份新鲜,甚至很多学校会特意寻找少数群体并给他们照顾。 选校也是一个很纠结的过程。都说选校如相亲,match最重要。但是point is,学校也正像那个面目模糊的少女/男,性格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就需要你do your homework了。我当时做得不是很好,除了在各处听到的说××大学是××的性格,我并不知道从学校网站等各种资料中怎么看出"性格"这么精髓的东西(从Essay的题目倒是能看出一些!)。于是,我采取了early拿下保底,以便regular中广撒网。这是一种比较流氓的行为,但确实是比较实用的。当我在得知early admission的Michigan University录取了之后,我就放心地将重心转移到了排名前二十的学校,节省了很多额外功。甚至Brown一开始都不在我的original list上的,是我发现我regular范围缩小精力够用之后才加上去的。

另外,比较影响心态的就是定位。记得我在CUUS上看到一位仁兄表达他自我定位的几起几落时,真是深有同感。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过程:一开始刚有留学想法的时候,由于是受到某种刺激,立誓HYP全奖非我莫属;上了一个班认识了一些人之后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叹道"唉!有他们在我可能也只能凑合前××了";上了CUUS论坛看到真真假假一些chance帖之后,被深深地打击到,带着火星人一般的心情觉得有学校可去就不错了……总之就是由于最终决定因素的复杂,自我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大。我当时的心情也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当然就是:要淡定。 我8月底将前往布朗大学读大一。在这样一个以自由的学风著称的地方,我想我会尽情探索。没有核心课程,有如此多的可能,谁知道我会不会发现更多的兴趣呢,会不会开拓出另一片天地呢!在未知面前,我的未来似乎又模糊了,不过我喜欢这样的未知。知道结局的游戏是不好玩的。 结束也是开始 现在的我正在准备为我们即将前往的三个支教营点募捐和购买图书;参与一个古希腊哲学的读书讨论会;旁听北大的一些课程和各种讲座。生活未完待续,过去又不断变成回忆。没有回忆就没有人生,一个人之所以是他自己就是因为他拥有的那些回忆。当我回忆的时候,那些穿过时光的模糊片段在头脑中回放,仿佛一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