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3)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这一进化现象,还可见于人类近亲的行为。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灵长类动物学家法兰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在研究黑猩猩和僧帽猴时发现,倘若某只猩猩(或猴子)因为工作获得了爱吃的食物作为奖励,但没跟共同完成这项任务的伙伴分享,那么,它的伙伴将来就会拒绝跟它合作,以表达自己对这种不讲道义行为的不满。这一结果暗示,所有的灵长类动物,尤其是人类,都进化出了一种公平感,一种向当事人表明交易是否公平的道德情感。来自多个领域的大量证据显示,公平逐渐变成一种稳定的策略,用以维持我们祖先小群落里的社交和谐。是以合作得到强化,成为惯例;白占便宜的行为遭到惩罚,变成例外。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如今明显的非理性经济选择——比如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拒绝白拿10块钱——在过去是合理的。

 第13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3)
  认为进化完全由“自私基因”推动,生物莫不贪婪、以自我为中心、好竞争,这很荒诞;同样道理,认为经济只受自私意图的推动,人莫不贪婪、以自我为中心、好竞争,也很荒诞。事实上,我们既自私又无私,既合作又竞争,既和平又好战,既忠于社会又反社会。生命与经济中都存在互斗与互助。然而,大体上来看,我们本性里的善多过恶。每一起偶发的暴力行为都能登上晚间新闻,可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有心善行悄然而过。市场是讲道德的,当代经济就建立在我们的善良本性之上。倘若不是这样,市场资本主义早就自我毁灭了。

  这并不是对经济盲目乐观的看法,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在自由市场环境下运作的企业必然一以贯之地讲道德。我们需要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也需要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因为只有这样,市场才能既自由,又公正。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在《联邦党人文集》(Federalist Paper)第51篇里说得对,“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

  经济进化中的“善意”与“自私”

  为什么有关复杂系统和人类本性的科学预测并证明,慷慨无私的善意萌发于混乱与自私呢?身为社会性灵长物种,进化使得我们在群体内部表现善意,在群体之间表现敌意。于是,对个人收益或家庭团结的自私欲望与我们对群体平等、社会团结共抗外敌的社会欲望之间,形成了一种极端紧张的关系。美德经济学的头一条原则,便是从遗传上反映了这一互利互惠精神:倘若有人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便觉得自己应当给予回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02622.html

更多阅读

第24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4)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我问津巴多,30年后,他怎样看待这次经历。“斯坦福监狱实验传递的信息是: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力,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他说。“像我这样的社会心理

第23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3)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我们既善且恶。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环境下都是善良的、道德的,会做正确的事;但在某些特殊环境下,藏在我们内心黑暗面的行恶的能力也会冒出来。  斯坦福监狱实验  早在20世纪70年代

第22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2)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津巴多认为,我们不该把恶归咎到少数坏苹果身上,而应该更审慎地考察发现装坏苹果的木桶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进化令得人人都具备作恶的能力,可只在极少数的环境下人才会作恶。在经济生

第20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0)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克鲁鲍特金或许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但他对人类本性的看法却并非异想天开。他承认,“不同物种当中都存在许多战争和灭绝行为”,可他指出,“个体的自我意识”诚然是人类本性里的另一“

第19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9)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但部族保守主义者也脱不了伪善之嫌,尤其是他们说,政府要少插手经济政策——但政府给大企业的津贴例外。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给此举安了个恰如其分的名号,“企业福利”,在石油行

声明:《第13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3)》为网友狂暴的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