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揭秘顶级商学院:我在北大读国际MBA》
第二章为什么读北大国际MBA
![我在北大国际读mba 第8节:第二章 为什么读北大国际MBA(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12055059062.jpeg)
第二章为什么读北大国际MBA 面临人生选择患得患失的时候,大多数人总会习惯性地去问一个比较终极的问题——“要什么?”而大多数情况下,回答这个问题,又往往是一个人对手中庞杂而又看似宝贵的多种资源作出取舍的时候。割舍总是痛苦的。但后来的结果总是一次次证明:退出画看画,往往能够领略到更好的意味。 出现在这本书中的几十位北大国际校友,以及其他数千位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甚至各个国家的北大国际人在走进朗润园的时候,其中功成名就者不乏其人,意气风发者不乏其人,踌躇满志者亦不乏其人,但他们都或多或少怀揣着从现实到理想的问题。这些困惑也许并非升职跳槽这么具体,但一定会横亘在每个人发展道路的某一段。 梦想,每个人都有,只不过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可能是职业发展遭遇了瓶颈,也可能是工作氛围不如意,或者是感觉生活没有激情、太过乏味……那么,选择读MBA是不是可以解决每个个体千差万别的“问题”呢? (一)我恐惧经验枯竭的那一天 “我高中毕业就进了汇丰,从柜员一步步干起来,都是从实践中摸索,或是通过一些培训获得的。我的理论基础都比较薄弱,弥补宏观理论方面的欠缺是我很实际的一个需求。”——丁国良“30岁以后我不能凭经验去干活。在接触公司战略方面的一些问题时,有很多问题以我当时的知识储备和认知体系,我自己是解决不了的。北京吉普当时的经营困境并不是技术或者市场这些技巧性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我希望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陆群 1998年从青岛迁到北京,丁国良出任汇丰北京分行副行长。一年之后的一个偶然机会,他从当时的行长那里看到了北大国际招生的信息,已经是副行长的他毫不犹豫地去报了名。尽管已经是分行副行长,并且曾接受过汇丰银行内部很多专业的培训,但对于高中毕业就进入汇丰,从柜员一步步做到现在职位的丁国良来说,坐在大学校园里,平心静气地读两年书,始终是他心底里的一个梦。 10年前,商学院在内地还是比较新的教学模式,有机会、有实力接受这个培训的大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我在内地已经工作7年了,见识了很多优秀的政府官员、国企领导和创业的老板,他们都有特别鲜明的特征,本身素质也非常出色。 我自己是从基层一点点做起来的,工作虽然做得很好,但都是从实践中摸索,或是通过汇丰内部的一些培训获得经验。无论是在专业能力还是管理能力方面,我的理论基础都相对比较薄弱——那时候,中国锐不可当的发展趋势相当明显,弥补宏观理论方面的欠缺是我很实际的一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