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
陈笛:“在学校,我们老师讨论到全球化跨国贸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外贸,特别是把衣服制作、商品制造都外包到中国、印度后,使美国相应的行业失去许多工作机会,比如,你刚才讲到的这些制衣店、成衣店的工作机会。所以,他们认为这种全球化对美国不一定有好处。” “从表面看,好像美国的制造业的确在失去许多就业机会。比如,我们以前住过四年的俄亥俄州,那里曾经是美国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基地之一,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都有一些制造厂。可是,在过去十几年,这些制造厂相继关门,都往中国的东北、浙江、江苏迁移。结果,俄亥俄州许多工人失业了,直到今年总统选举,还是哪个候选人反对全球化国际贸易,哪个候选人在俄亥俄州就能赢,因为这涉及到许多俄亥俄州人的饭碗问题。原来那些制造业的老板,现在基本都转变成了机械制造品的国际贸易商。”
![第33节:全球化下的创业机会(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05228764009.jpeg)
陈笛:“其实,我觉得这种跨国贸易安排对美国社会非常有好处。对俄亥俄州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失去了工作,这是不利的一面,但是,更多的美国人可以买到更便宜的汽车和配件。比如,像刘向的个性化衬衣只要55美元到80美元,而有的不是量身定做的成衣还要120美元一件,所以,有了刘向的公司以后,更多美国人不是可以付更少的钱,就能买到更合身、式样更有个性的衬衣了吗?这些节省下来的钱不是可以让美国人用同样的收入买到更多的东西吗?所以,国际贸易好不好,要看对美国社会总体的影响如何,不能只根据对部分群体的影响下结论。” “当然,问题还不只在美国。在中国方面,也有很多人抱怨、反对全球化。好像参与全球贸易的各国,都在说自己从国际贸易中吃亏了,世界上的事有时真好玩。中国方面的抱怨是,卖出去的东西太便宜了。比如说,一件衬衣在美国可以卖55美元,而中国的制衣厂才拿15美元,所以他们觉得,这是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剥削。特别是,有人计算了一下,要8亿件衬衣的利润才能够买一架波音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