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守财理财经:幸福女人必修的经济学》
每个女人都应该提醒自己,做好自己的财务清单与账单,否则等到年老的那一天,你清点自己的人生时,你会在人生的清单和账单上发现,自己依然是一个贫穷的女人。 财富的增加既不保证快乐的增加;物质享受的增加,也并不意味幸福的增加。
![第42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01434384598.jpeg)
西方世界所提倡的“生活素质”,正在提醒大家:追求生活水准只是一个工具,追求生活素质才是真正的目的。 ——华莱士·B·多纳姆 别让“配套效应”卷走你的钱 朋友送给玉琪一只Burberry新款包。起初她爱不释手,但却一直没有将包带出过门,因为皮包太漂亮了,她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服饰才能配上这一款包,让她可以轻松从容地走在街上而没有别扭感。 经过多日的挣扎思虑,尤其是看到最近经济危机慢慢显现,失业、裁员、负增长之类的新闻信息充斥在网络和报刊中,玉琪决定将包转送给别人。 她的理由是:“我有个同事也是被赠送了一只LV钱包,为了配得起去买了一只Hermes的公文包,后又为了配得起,一咬牙一跺脚,去买了辆奥迪A4。如果我也为了Burberry的包而去采取同样的配置,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任何的财务扩张行动,都是形同自杀!” 玉琪深谙“狄德罗效应”对金钱的损害,更明白,在生活中常常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什么是“狄德罗效应”呢? 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它缘自于18世纪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 有一天,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随即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据此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又叫“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狄德罗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分到或买到一套新住宅,为了配套,总是要大肆装修一番,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后,自然要以黑白木封墙再安装像样的灯池;四壁豪华后自然还要配红木等硬木家具;出入这样的住宅,显然不能再破衣烂衫,必定要配上穿得出去的衣服与鞋袜……就此“狄德罗”下去,有的人就觉得男主人或女主人不够配套,遂走上了离妻换夫的路子。结果浪费了大量的钱财,把自己陷入到财务困顿中不说,也完全偏离了生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