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开启心智的金钥匙:情商决定命运全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即是智商水平的高低,其余80%都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中最关键的是"情绪智力因素"。1991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首创了"情绪智力"这一术语,用来描述了解和控制情绪、揣摩以及驾驭他人情绪的移情作用,通过情绪控制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才能。其实,"情绪智力"的概念提出是秉承自亚历山大提出的"非智力因素"的。只是,在提出这个概念之前,心理学家们把人的智慧活动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笼统的两大类;而且,"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 在很大程度上"非智力因素"的定义是指那些除了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但"非智力因素"本身是否是一个可以独立定义的东西,或它是否可以从理论上用一个概念来归纳和限定?可以说,"情绪智力"概念的揭示就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相对于智力的其他因素可以成为"情绪智力因素";并且,比照着"智商"(IQ)的概念,这个新的术语被称为"情商"(EQ)。 不久,彼德·塞拉维和约翰·梅耶又研究发现,情商早期的定义,在某种意义上仅仅论及对情绪的知觉调节,忽略了对情绪的思维,显得单薄,所以有必要对先前的定义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修订后的情商内涵应包括四大技能: 1. 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包括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绪体验和思维中辨别情绪的能力,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认情绪的能力,准确表达情绪及与这些情绪相关的需要的能力,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力。 2. 情绪促进思维过程的能力

包括影响信息注意的方向的能力,促进与情绪有关的判断和记忆过程产生的能力,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对特定问题解决的促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