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归零思维:每天都是新的起点(2)
系列专题:《三十而富金科玉律:毕业5年决定你一生》
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我们观赏到了许多精彩的赛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女排决赛,中国队在先失两局、并在第四局中距离失利只有两分的不利情况下,沉着应战,顶住了俄罗斯队的猛烈进攻,最终以3比2大逆转战胜了对手,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后来,当时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接受采访时说,在前两局失利后,他叫停并对中国姑娘说了这样的话:"要彻底忘记输赢,放开手脚打,我们有实力赢。" 比赛比到最后,就是比心态,技术反而不重要了。只有把过去"倒空",从头再来,才会荣辱两忘、放手一搏,发挥出高水平。 NO3.纠正自己的行为,从零开始 这是一个年轻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当了十几年的记者,他终于有机会站在灯光下,成为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录制开始前,他做了充足的准备:精心挑选了西装、衬衫,并站在化妆间里把衣服弄得整整齐齐。 现场录制马上开始了,他深吸了一口气,精神抖擞地走向演播大厅。音乐响起,灯光追着他出场,观众开始欢呼,年轻人充满朝气地跟他们一一握手说:"你好,你好,欢迎你!" 年轻人的脑海里,早就背熟了一套开场白和台词,他有十足的信心可以应对一切场面。他甚至这样想,一上场先念四句诗,再来一个对联,再弄几个排比句,最后是四个歇后语。 就在一切都按想象顺利进行时,突然,他听见从身后的观众席中传来一句话:"这孙子是干什么的?"声音很细微,在嘈杂的现场难以分辨。但在这个年轻人听来,却如霹雳一般。刹那间,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出来了。但节目还得录制下去,年轻人只得硬着头皮,磕磕巴巴地录完了节目。节目录完后,他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第一次主持节目的尴尬经历,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但他并没有气馁,十几年做记者的经历,使他深知越是尴尬时刻,越需要用归零思维来对待。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这个演播大厅里,就一定有他展示才华的机会。 于是,他放下了以往主持人的形式和风格,像个记者一样去采访别人,不同的是,他会加倍认真倾听采访对象的心声。慢慢地,很多人开始喜欢他,甚至称他为"平民主持人"。 这位年轻人就是崔永元。 很多今天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都是从零开始,把自己沉淀再沉淀、倒空再倒空、归零再归零,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人生才一路高歌,一路飞扬。 在毕业这几年里,我们要让过去归零,才不会成为职场上那只背着重壳爬行的蜗牛,才能像天空中的鸟儿那样轻盈地飞翔。请好好品味一下杰克·韦尔奇说过的一句话:"纠正自己的行为,认清自己,从零开始,你将重新走上职场坦途。" [智语点"波"] 吐故才能纳新,心静才能身凉,有舍才能有得,杯空才能水满,放下才能超越。 归零思维五大表现:心中无我,眼中无钱,念中无他,朝中无人,学无止境。 年轻人难免带着几分傲气,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所向披靡,其实不然,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个"婴儿",正处在从爬到走的成长阶段。在毕业这几年里,一定要让自己逐步培养起学徒思维、海绵思维、空杯思维,具有这样思维的人心灵总是敞开的,能随时接受启示和一切能激发灵感的东西,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成功女神的召唤。 老板思维: 处处维护公司利益 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节约又有效率;用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节约但没有效率;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不节约但有效率;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不节约也没有效率。很多年轻人喜欢贪图小便宜,把自己当成企业外的人,把老板的钱当"别人"的钱,把老板的事当"别人"的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老板肯定也会把你当成一个外人。
更多阅读
巨邦专栏 张红说:你们都是曾经的于中秋!《美人邦》观影感受
《花子直播间》特别提醒:观看《美人邦》的兄弟姐妹前辈老师们:无论是包场还是零散买电影票,谨记一定要出机打电影票,有场次有座位的那种!首部美业院线电影票不仅可留做纪念,还能有效杜绝电影圈“偷票房”现象。美业人文明观影,为社会树立
第51节:每天都是我的代表作(3)
系列专题:《改变命运的态度: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老板,我姓周,这是我的名片。”他看着我的名片,表情很讶异,大概是发现我的职业是计程车司机。 没多久,一辆宾士车驶向我们旁边。有位司机一下车,就对那位先生打招呼:“董事长早!”然后
第50节:每天都是我的代表作(2)
系列专题:《改变命运的态度: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激发自己的热诚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的企业为了提升员工的产值,常常会投注大把金钱和时间,对员工作进行教育训练。事实上,我们应该做的是激发员工的热诚,让他们由心出发去关
第49节:每天都是我的代表作(1)
系列专题:《改变命运的态度: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2-9每天都是我的代表作 你喜欢现在的这份工作吗? 你觉得自己现在做的这件事很卑微? 读过“邮差佛雷德”的故事后,我相信这世上没有一个职位是卑微的。在我们印象中,邮差的工作
第53节:美国大学校长的年薪(5)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当然,这些都是抽象的平均数字。落实到不同地区、阶层的具体学生身上究竟是什么情况?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了解具体美国家庭的收支账目,很难估算其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实际负担。为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