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宝典:励志大师不告诉你的秘密》
同样的案例也发生在中国。一个公司招聘,题目比较怪异,向和尚推销梳子。 这个题目引起众多应聘者的不满,这不是消遣人么。最后只有三个人留下来了,他们表示,一定会把梳子卖给和尚。 十天之后,三人前来报到。 第一个人卖了一把梳子,他说,他在寺庙里转了好几天,看到一个和尚靠在墙角晒太阳,一边挠头皮,这个人灵机一动,上去说他有梳子可以有效止痒,于是那大和尚就买了一把。 第二个人卖了十把梳子,他说,寺庙建在山上,山风很大,香客们上山来头发都被风吹乱了,他就找到方丈,说香客蓬头垢面的上香是对佛祖的不敬,应该用梳子来梳理一下,方丈认为可行,就买了十把。 第三个人的答案让面试官吓了一跳,他已经卖了一千把梳子。这个人来到寺庙,看见这里的香火很盛,香客终日不绝,他就找到方丈,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估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先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 方丈很高兴,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并请这个人小住几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得到“积善梳”的香客,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香火也更旺。这个人最后说,方丈希望他再提供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不同的人面对周围的环境,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都是建立在他们对周围的观察和调查基础之上的。那些根本不去尝试的应聘者就是没有能够这样做。不要把没有经过调查的结论公布 出去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灵长,是因为人能够用大脑进行思考,然后分析对象,得出结论,这些都是理性的行为。因为有理性,事先都会进行思考,所以行动不会迟缓,谈话不会缺乏条理,思想不会漫无秩序。 如果一个人熟悉周围的环境,熟悉事物的特征,在发言之前,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他的结论往往更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