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纸币经济为何造成天下大乱:出轨的纸币》
这是在犯格林斯潘式错误。格林斯潘的失败已经证明,主要使用"信贷创造刺激经济"的增量手段,大部分不会进入实体经济,更不会进入实体经济中的实业,而是要么在金融内部循环,要么炒作资源,最后整个经济会陷入了通胀和通缩轮番轰炸的难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在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有必要大规模启用"释放储蓄拉动经济"的存量手段,这是长久健康之计。 可喜的是5月12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征求《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从6月中旬起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城市试点。这一新模式正是"释放储蓄拉动经济"的存量手段。 所谓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最关键的是,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是存款,是存量资金,可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以及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等。消费金融公司正是存款向消费转化的社会化途径。 试点开始后,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将包括办理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办理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目前,不允许涉及购房贷款与购车贷款。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为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消费金融公司还需遵守一系列监管指标,如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同业拆入资金比例不高于资本总额的100%、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等。 我们知道,解决中国的高储蓄问题,有投资和消费两条途径,此次危机前是投资主导,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则是促进储蓄转化途径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通过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促进个人消费的增长,从而推动制造商和零售商产销量增长,并拉动相关产业的需求,有利于形成消费主导型经济。消费金融公司由于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受消费群体普遍欢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从事消费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类型很少,只有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两类机构,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不到12%,且主要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为主。对于居民耐用商品消费,以及旅游、教育等一般用途的个人消费等方面的信贷金融服务,仍然较为分散,专业化程度有所欠缺。设立专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为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个人客户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服务,可以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设立专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对于丰富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设立专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为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个人客户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服务,可以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储蓄大规模转化为消费,对改善居民和社会的整个资产结构,即调整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比重意义重大。此举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通过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可以说是"4万亿"计划的大继续。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的存量资金已经突破20万亿元大关,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但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扩大消费已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也必须借鉴美国教训,坚持抵押消费,坚持适度消费,坚持不过度透支消费,决不过度支持零储蓄者举债消费,这样带来的只能是虚假的繁荣。而当储蓄与消费间的关系、储蓄者与消费借贷者间的关系彻底失衡时,就是金融噩梦的开始。 3?"世界货币"在哪里 应该说,此次危机前,甚至现在,各主要国家的纸币都不同程度出了轨。其中,最大的出轨者是美元。因此,建立"世界货币"以替代美元,似乎成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的关键。
![第50节:危机后尴尬的纸币(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75862307824.jpeg)
老调重弹还是"狼"真的来了 每一次国际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人们都会指责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都会提出一个重要的议题--改革和重建国际金融秩序和机制。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曾经大规模提起过这个话题;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人们再一次更大规模地提出了这个历史悠久的话题。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令人失望,应该尽快构建起公平有效的全球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有人说,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危机。这场危机是盎格鲁-撒克逊式发展模式的危机,这种模式建立在货币自由和市场自由的基础上,即给予市场和私人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更多的信任,相信企业会在市场中自律,市场越自由,就会更有效地保护公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