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个女作家的命运自救:永不放弃自己》
我怀抱做一个令父亲喜悦和放心的人的宏伟志向,更是废寝忘食,连睡觉手指头都在神经质地颤动,几乎练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我手脚这么笨的人,竟然三分钟能录入一万三千多次数据,且错误率在万分之三以内。简直不可想象。 一度我精神亢奋,自觉十分刻苦努力,收入也比别人略多,足以告慰老父。可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自己从事的是一份机械运动,没有技巧也不用动脑筋,说白了就是一台录入的机器。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单位没有传真机,就专门指定了一个人,楼上楼下地传送文件。有一天这个人要被调往别处,领导不乐意了,提条件说,"那XXX走了,你们得帮我配个传真机!" XXX的价值,就相当于一台传真机。 而我,汪老三,是一台电脑录入机。相比于那些蠢笨的同学,是一台录入速度比较快的录入机,就好像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区别,前者性能优越些,价格也昂贵一点。有一天机械的录入机发明出来,我们统统被扔进字纸篓。 我重新陷入苦闷。我知道哪怕自己的录入速度上升到三分钟两万次(实际上这不可能,录入像跑步一样,速度有一定的极限,无法超越),也没有任何意义。 我想有一份具有创意的,令人提起来就啧啧称道的"好职业",可是,曾自命不凡的汪老三,除却青春和几分姿色,除了一点点的文艺天赋和文学才华,还有什么可凭借的资本?况且上述资本,作为找工作,很可能一文不值。还不如一张财会专业的中专毕业证。 正在迷茫之际,电视播放的一则招聘启事吸引了我的注意,并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启事上说"地区电视台由于业务发展需要,急招一批电视节目主持人,条件是五官端正,普通话标准,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我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母亲却并不看好。她十分"世故"地说,电视台那样的地方,多少人挤破了脑袋想进去,托关系走后门的不知道有多少,哪里轮得到我们?无非是冤枉交报名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