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所以,直到大学毕业,她一直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很多同学都由衷地称为“才女”。
![第28节:谬误5多才多艺,苛求全面发展(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65527492378.jpeg)
毕业后,让李玉琴刚到庆幸的是,因为自己的多才多艺,她可选择的职业范围明显的比一般人多。至少也觉得自己可以选择广告设计、编辑、歌手方面的工作。在其他同学感慨找工作难时,李玉琴已经找到一份杂志社编辑的工作。她在杂志社干了一年多,由于她懂广告设计,因此杂志的一些平面设计也是由她负责设计制作的。有了平面设计的工作经验,所以一年多后,李玉琴又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在广告公司干到不到一年,经朋友介绍她跳槽一家大型娱乐公司担任专职歌手。烦恼也由这次跳槽开始,李玉琴突然发现当歌手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么好,所谓歌手,只不过是整个娱乐场里的摆设一样,很多的时候,她充当却是主持的角色,她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适合“灯红酒绿”的那种工作氛围。所以不到半年,她就辞职不干了。 在失业的一段时间里,回顾这两三年来的工作经历,李玉琴蓦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多才多艺,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在杂志社做了一年多的编辑,她也突然发现,她也并不是特别的喜欢与枯燥文学打交道的工作。对于广告设计,她倒觉得还有些兴趣,但是因为大学期间写作和唱歌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所以也没有学扎实,因此,在广告公司的表现很一般,跟那些真正专业的设计人员无法相比,这也是她辞职的主要原因。至于当歌手的决定,只是她一时心血来潮的结果而已。其实到现在,她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最擅长什么,自己最想要的工作是什么,以至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她都是一片茫然。 很显然,上面故事主人公的尴尬遭遇正是盲目追求多才多艺造成的。 木桶效应的理念由来已久,说是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但是这个理论用在人的身上就不适合了。比尔?盖茨是因为他的软件而非他的哲学水平而享誉世界。试想,如果比尔?盖茨将花在软件上的时间抽出一半用在研究哲学上,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吗?有积极的学习精神是对的,技多不压身本身也没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能找到各自的擅长之处,如何能真正有一技之长,毕竟这个世界的知识量太大了,就是一个神童穷其一生,也不能将所有中意的知识与技能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