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智若愚人生修为:高调处世低调做人》
儿子上学了,他从课本里知道了埃及金字塔,他对父亲说:"等我长大了,我要去埃及看金字塔。"父亲生气地对他说:"你别做梦!" 然而,十几年之后,他成了畅销书作家,每天坐在家里写作,不断有报社和出版社给他邮来稿费,他去了埃及看金字塔。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做梦"的人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 有些人向往未来,对未来抱着巨大的希望,有的希望离现实很远,看起来像是在做梦,不要动辄嘲笑他们:"你别做梦!"其实有梦想是一件好事。

梦想引导他们向一个目标前进,它激励人们奋发努力,催促人们加快速度,这是人生的一大动力。 英国一个叫做布罗迪的幼儿教师,他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沓练习册,那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是:《未来我是……》。 布罗迪随手翻了几本,很快便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自己是未来的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里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肯定是英国的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未来。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一年后,布罗迪手里仅剩下戴维的作文本。他想,这个人也许是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孩子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