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智若愚人生修为:高调处世低调做人》
心里种什么因,心外就结什么果。对于充实的人生来说,心态是决定因素。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城池"自开,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待人接物却很淡漠。 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在科研领域上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尽管他在科研事业上出类拔萃,然而在生活中却是一个情绪障碍症患者。他性格孤僻内向,成天关在小房间里看书学习,演算公式,攻克难题,几乎谈不上有什么人际交往。他为人沉默寡言,兴味索然,给人一种"古怪"的印象。由于过分内向离群,对外界反应不敏捷,社会适应力很差,身体也因此大受影响。 数学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障碍症状,心理学上称之为淡漠症。淡漠症患者往往表情淡漠,缺乏强烈或生动的情绪体验。他们对人冷淡,甚至对亲人也如此,缺少对他人的温暖与体贴。他们几乎总是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须的接触,除一般亲属外无亲密朋友或知己,很难与别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糟糕。 他们似乎超凡脱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数淡漠症患者独身,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 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能会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单独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刻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第24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城池‘自开(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54782004125.jpeg)
淡漠症患者一般可适应远离人群的工作,如图书馆书库、山地农场林场等,他们更容易从事宗教事业和过隐居生活,但很难适应人员众多的场合和需要交际的工作。 淡漠症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情绪特征的。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这样就出现淡漠症状。